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食货的意思、食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食货的解释

(1).古代用以称国家财政经济。语出《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孙星衍 疏:“《汉书·食货志》云:‘《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穀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东观汉记·马援传》:“富民之本,在於食货。” 严复 《有如三保》:“既通矣,则中外食货,犹水互注,必趋於平,又无疑也。”

(2).食和货。粮食等食物和钱财、货物。《汉书·叙传下》:“厥初生民,食货惟先。”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崇高在於宠禄,大欲存於食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食货”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指国家财政经济中与粮食(食)和货币财物(货)相关的核心事务。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历史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指粮食、农作物等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资。《说文解字》释:“食,一米也”,引申为农业生产与粮食储备。

  2. 指货币、财物及流通商品。《说文解字》:“货,财也”,涵盖布帛、钱币等可交换的物资。


二、合成词“食货”的涵义

“食货”作为复合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八政中的“一曰食,二曰货”,后被历代史书沿用(如《汉书·食货志》),其核心含义包括:

  1. 基础经济范畴

    统称国家民生根本,即农业生产(食)与商品流通(货),构成古代财政体系的两大支柱。

  2. 财政管理对象

    指政府征收的田赋(实物粮食)和货币税收,如《汉书》载:“食谓农殖嘉谷,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


三、历史文献中的权威定义

  1. 《汉书·食货志》(东汉班固)

    首次将“食货”列为史书专章,明确其涵盖土地制度、赋税政策、货币改革及平准均输等经济制度,奠定后世史书“食货志”的编纂传统 。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食货,古代指国家财政经济,包括粮食生产与货币流通” 。

  3. 《辞源》(修订版)

    进一步指出:“食货为历代王朝经济政策的核心,涉及户籍、田制、漕运、盐铁专卖等” 。


四、学术研究中的延伸意义

现代研究强调“食货”制度的双重性:


参考文献

  1. 班固. 《汉书·食货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2014年.
  3. 何九盈等.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年.
  4. 王曾瑜. 《宋朝阶级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网络扩展解释

“食货”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现代用法区分:

一、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含义 发音为shí huò,由“食”(吃喝)和“货”(商品)组合而成,指以吃喝为目的的购物或消费行为。例如形容热衷购买食品的人,或批评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现象。该用法强调满足生活需求的消费动机。

二、古代文献中的经济概念 源自《尚书·洪范》“八政”之首,指国家财政经济体系:

  1. “食”: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等可食用作物(《汉书·食货志》称“农殖嘉谷可食之物”);
  2. “货”:指布帛、货币等流通物资,涵盖副业生产与财富分配(如“分财布利通有无”)。

古代将“食货”视为民生根本,如《三国食货志》即记录三国时期财政经济状况。这一概念在历代史书中常被沿用,成为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范畴。

参考资料:现代释义可查看查字典,古代含义可参考HttpCN词典及相关历史文献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安魂定魄包封边带边和尚徧舞表字碧玉蹄捕食才子佳人藏修畅爽成袭充拓出舆入辇砀极倒锁大院得度的溜溜动亸遁名放大机番书发生认识论愤怒的葡萄高体贯胸过电影汗出浃背河东性河灵衡服轘辕会状鹘起胡燕纠勒积置绝棋拘挛宽中理短隆姬猛鸟瓯脱地若离若即骚困善气慎时神颖石栗双弓説解思负四教嗣男讬公行私微气象学显摆笑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