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臣属贡纳的租赋物品而生活。《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
“食贡”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基本释义:指君主或贵族依靠臣属或封地缴纳的租赋物品来维持生活。
出处:最早见于《国语·晋语四》记载的“公食贡,大夫食邑”,描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度下,不同阶层(如“公”)通过贡赋获取经济来源的体系。
民俗释义:在江西赣县客家文化中,“食贡”指一种用面粉制作的祭祀供品(如仿制猪头、鸡、鱼),用以替代真实的三牲(猪、鸡、鱼),既节省成本又便于保存。这一习俗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现为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食贡”既可指古代贵族依赖贡赋的制度,也可特指客家文化中的面塑祭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食贡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古代朝廷向属国或臣下提供的粮食供应。以下是对食贡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解释。
食贡的拆分部首是食(左边的部首)和贡(右边的部首),分别是食字旁和贝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10。
食贡一词源自古代官方的贡品物资供给制度,意为提供粮食供应或贡献食物。
食贡的繁体字为「食貢」。
在古代,食贡的汉字写法为「食貢」。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字简化后,写作「食贡」。
食贡例句:
- 在古代,属国每年都要向朝廷贡献大量食贡。
- 那个国家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每年提供了丰富的食贡。
与食贡相关的组词:
- 食品供应
- 朝廷贡品
- 臣下供奉食物
与食贡近义的词汇:
- 粮食提供
- 食物贡献
- 实物供应
食贡的反义词:
- 食物损失
- 粮食缺乏
- 物资匮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