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机倒把的意思、投机倒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机倒把的解释

[engage in speculation and profiteering] 以欺诈的手段牟取暴利。如买空卖空,囤积居奇等

详细解释

谓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搀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攫取暴利。 浩然 《艳阳天》第四七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 弯弯绕 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白危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我们是堂堂正正的集体农庄;可不是什么投机倒把的私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机倒把"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经济术语,指通过囤积商品、操纵市场、买空卖空等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该词特指"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的经济违法行为。

在司法认定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虽于1997年取消投机倒把罪罪名,但相关行为现适用《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进行规制,具体包括:未经许可经营专营物品、买卖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证券期货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该词汇的产生可追溯至计划经济时期。据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记载,1953年统购统销政策实施后,国家将破坏统购统销、套购倒卖重要物资等行为定性为"投机倒把",典型案例包括1957年上海纱布投机案、1962年东北粮食黑市案等。国务院1987年颁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曾明确11类具体违法行为,直至2008年废止。

现代经济体系中,该概念已演化为涵盖非法传销、虚假交易、市场操纵等新型经济违法形态。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司法解释明确,利用互联网实施的价格欺诈、虚拟商品倒卖等行为同样构成非法经营罪。

网络扩展解释

“投机倒把”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利用市场时机,通过非法或扰乱市场秩序的手段牟取暴利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核心含义
    指商人通过囤积居奇(大量低价囤货后高价卖出)、买空卖空(无实物交割的虚假交易)、掺杂作假(商品掺假)或操纵物价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牟取暴利。

  2. 词源与用法
    出自作家浩然的小说《艳阳天》,含贬义,常用于描述计划经济时代的不法商业行为。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1. 计划经济时期的严控
    20世纪中后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私人经商被视为“资本主义行为”。小商贩转手买卖商品会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面临批斗、游街甚至入狱。

  2. 法律地位变化

    • 1997年:《刑法》修订后取消“投机倒把罪”。
    • 2008年:国务院正式废止《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标志该概念退出法律体系。

三、行为特征与影响

  1. 典型手段
    包括囤积居奇、虚假交易、哄抬物价等,依赖市场信息不对称或短期波动获利,而非实际生产。

  2. 社会影响
    这类行为可能扰乱市场秩序,加剧经济风险,因此在特定历史阶段受到严格限制。


四、现代意义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投机倒把”已非法律概念,但类似行为可能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或《价格法》等法规。其贬义色彩仍用于批评不诚信的商业操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法律细节,可参考来源、5、7、10。

别人正在浏览...

辩订布政使惨况乘乾毳布麤缕电碓对质独树不成林二极放怀发征分道扬镳父祖构会华发荒郊黄胖僭词涧阴积草尽场儿靖康酒失涓毫宽护羸服类叙法冷箭离析緑盖麻灰色卖方市场名物痞气琼蟾全部人月圆日角龙颜镕范入学考试扫晴娘烧缸地社南剩磁石牀衰女条理同疾通运推造伟词猥人偓佺无淫详贯消费者骁碁协和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