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機倒把的意思、投機倒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機倒把的解釋

[engage in speculation and profiteering] 以欺詐的手段牟取暴利。如買空賣空,囤積居奇等

詳細解釋

謂以囤積居奇、買空賣空、攙雜作假、操縱物價等手段攫取暴利。 浩然 《豔陽天》第四七章:“投機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條文的事情, 彎彎繞 那家夥能幹這樣傻事?” 白危 《被圍困的農莊主席》:“我們是堂堂正正的集體農莊;可不是什麼投機倒把的私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機倒把”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利用市場時機,通過非法或擾亂市場秩序的手段牟取暴利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含義
    指商人通過囤積居奇(大量低價囤貨後高價賣出)、買空賣空(無實物交割的虛假交易)、摻雜作假(商品摻假)或操縱物價等手段擾亂市場秩序,牟取暴利。

  2. 詞源與用法
    出自作家浩然的小說《豔陽天》,含貶義,常用于描述計劃經濟時代的不法商業行為。


二、曆史背景與演變

  1. 計劃經濟時期的嚴控
    20世紀中後期,中國實行計劃經濟,私人經商被視為“資本主義行為”。小商販轉手買賣商品會被扣上“投機倒把”的帽子,面臨批鬥、遊街甚至入獄。

  2. 法律地位變化

    • 1997年:《刑法》修訂後取消“投機倒把罪”。
    • 2008年:國務院正式廢止《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标志該概念退出法律體系。

三、行為特征與影響

  1. 典型手段
    包括囤積居奇、虛假交易、哄擡物價等,依賴市場信息不對稱或短期波動獲利,而非實際生産。

  2. 社會影響
    這類行為可能擾亂市場秩序,加劇經濟風險,因此在特定曆史階段受到嚴格限制。


四、現代意義

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投機倒把”已非法律概念,但類似行為可能觸犯《反不正當競争法》或《價格法》等法規。其貶義色彩仍用于批評不誠信的商業操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法律細節,可參考來源、5、7、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機倒把》的意思

投機倒把是指以不正當手段謀求暴利、進行投機買賣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是為了謀取私利而無視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機倒把》這個詞的部首是手(扌)和文(文)。

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

《投機倒把》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此後,這個詞逐漸流行開來,用來形容那些追逐短期暴利而不擇手段的投機行為。

繁體

《投機倒把》的繁體字為「投機倒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投機倒把》可以用「投擊倒抔」來表示。

例句

他們利用内部信息進行股票交易,屬于典型的投機倒把行為。

組詞

1. 投機者 2. 倒把風

近義詞

1. 投機心态 2. 投機取巧

反義詞

真誠經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