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文达理的意思、通文达理的详细解释
通文达理的解释
谓有学问懂道理。《十二楼·生我楼》第一回:“能诗善赋,通文达理者若此,其他又可知。” 叶圣陶 《城中》:“通文达理的父兄们便这么说:‘就是天下的学堂全都关完了,宁可让子弟们永世不识一个字,总不敢去请教宏毅中学!’”
词语分解
- 通文的解释 谓知书识字。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累·李将仁》:“但得良善人,通文不俗,且家道素康,不藉我活者足矣!”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不怕他通文保母,与那识字梅香。”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
- 达理的解释 .通达事理;懂道理。《吕氏春秋·不屈》:“察而以达理明义,则察为福矣;察而以饰非惑愚,则察为祸矣。”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悠哉杳昧,非通神达理者,难可语乎斯道矣。” 隋 王通 《中说·
网络扩展解释
“通文达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ōng wén dá lǐ,意为“有学问且懂道理”,常用来形容人学识渊博、明辨事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人既通晓文学知识,又具备处事明理的智慧。
- 结构分析:联合式成语,由“通文”(通晓文辞)和“达理”(通达事理)两部分组成,强调学识与修养的结合。
出处与用法
- 文献来源:
- 最早见于清代李渔《十二楼·生我楼》第一回:“能诗善赋,通文达理者若此,其他又可知。”。
- 明代小说《醋葫芦》第二回也有用例:“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人的学识与品行,如“他通文达理,深受敬重”。
示例与近义词
- 造句示例:
- “读完私塾后,他通文达理,人称‘小先生’。”。
- “希腊人因通文达理,得以更好地记载历史。”。
- 近义词:知书达理、博古通今。
补充说明
- 感情色彩:中性词,无褒贬倾向。
- 使用频率: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用于书面或古典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成语词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文达理
通文达理是一个成语,意为言辞通顺,意义清楚。
拆分部首和笔画:通(⺩,3画)文(文,4画)达(辵,7画)理(斤,4画)。
来源:通文达理最早出自《中庸》一书,是《大学》的一部分,是孔子弟子们记录了他的言行,以及对于道德修养、学问等方面的指导思想。
繁体字:通文達理。
古时候汉字写法:通文達理。
例句:他的演讲语言通文达理,让人深受启发。
组词:通达、文明、理解。
近义词:辞章、口头表达、思绪表达。
反义词:语无伦次、文不对题、失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