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同笔研 ”。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 宋 陈亮 《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万历 癸未, 苏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机 为首卷,二君盖同笔研桑梓,至相善也。”参见“ 同砚席 ”。
“同笔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古代文献例证:
构词解析: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历史语境,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其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宋代、明代文献。
《同笔砚》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汉字组成。下面详细介绍其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同笔砚》得到的部首分别是“口”、“竹”、“石”,其中“口”是心字旁,表示与口相关的意思;“竹”是独体字,表示与竹子相关的意思;“石”是独体字,表示与石头相关的意思。
《同笔砚》的拆分得到的笔画分别是5画、6画、5画,总共为16画。
《同笔砚》这个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之一——砚。砚是一种用于磨墨的工具,它与书写、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同笔砚》表达了使用同一块砚台,使用同一支笔墨进行创作、写字的意思。
《同笔砚》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同筆硯」。
古时候《同笔砚》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总体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1. 他们都使用同一支笔墨和同一块砚台,毫不犹豫地写下了《同笔砚》。
2. 他们以同一支笔墨,合力创作了一首《同笔砚》的诗歌。
同心、同道、同行、笔友、砚台、文房四宝
共筆硯、共書硯、同心共筆
别笔砚,各自磨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