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同笔砚的意思、同笔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同笔砚的解释

亦作“ 同笔研 ”。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 宋 陈亮 《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万历 癸未, 苏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机 为首卷,二君盖同笔研桑梓,至相善也。”参见“ 同砚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同笔砚"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共用笔和砚台,常用于比喻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或关系极为亲密的情谊。该词生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以笔墨为伴的生活场景和人际交往方式。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义:

一、 字面义与引申义

  1. 字面义:共用书写工具
    • 指两人或多人共同使用一套笔和砚台进行书写或绘画活动。在古代,笔墨纸砚是文人必备之物,共用这些器具是朝夕相处、共同学习的直接体现。
  2. 核心引申义:共同学习,亲密无间
    • 这是该词最常用的含义。引申指一起读书、做学问、切磋文艺的亲密关系。强调双方在学业或事业上相伴相随、互相砥砺。例如:“二人同笔砚,情逾手足。”
  3. 进一步引申义:共同生活,关系密切
    • 由共同学习引申为共同生活或交往极其密切,如同窗、挚友、伴侣等关系。例如:“同笔砚之交”指结下深厚情谊的朋友。

二、 词源与文化内涵 “同笔砚”的意象直接来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斋生活。笔砚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知识、学问和文人身份的象征。共用笔砚意味着:

因此,这个词承载着对同窗之谊、知己之情、伴侣之爱等亲密关系的赞美和怀念。

三、 用法与示例

四、 权威词典释义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同笔砚”的解释着重于其引申义,指“同窗,同学。亦指有同学情谊者”。该词典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2010年),是中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其释义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出版(2014年)的这部词典,在解释相关词汇(如“笔砚”)时,会涉及“同笔砚”所体现的共同学习、亲密相处的含义,为理解该词的文化背景提供了支撑。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之一,其古代汉语工具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同笔砚”一词,从字面指共用书写工具,升华到比喻共同学习、生活或关系极其亲密的情谊。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文人以笔墨为纽带建立的深厚人际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核心在于强调朝夕相处、志同道合、情谊深厚。理解这个词,有助于我们体会中国传统文人交往方式和情感表达的特点。

参考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同笔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来源与用法

  1. 古代文献例证:

    • 宋代陈亮在《与勾熙载提举书》中提到:“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 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事部二》也记载:“万历癸未,苏工部濬入闱,取李相公廷机为首卷,二君盖同笔研桑梓,至相善也。”。
  2. 构词解析:

    • “笔砚”代指书写工具,象征学习活动;“同”表示共同,合起来描述一起学习的场景,后固定为“同学”的代称。

相关词汇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历史语境,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其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宋代、明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屋本处比类合谊不见便宸怀媸妍穿山甲猝倒灯心草點觸动用多手多脚娥英飞行员凤蜡夫妻本是同林鸟高车隔屋撺椽故事片儿洊登奖罚分明金叶集苑集枯眷异康侯空头祸空言无补两司辽东丁緑浪妙墨民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捺蜻蜓拍序婆老勤政欺人之谈三龙祠梢桶食店书府熟妙松炉孙竹素闻坦噶尼喀湖桃花浪塌直窕儇铜马法屯夫挖苦玩心尾鬃香童响震小调哓哮洗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