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兀臬的意思、兀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兀臬的解释

(1) [turbulent;be uneasy]∶动荡;不安定

(2) [shake]∶动摇

齿牙兀臬

详细解释

亦作“ 兀臲 ”。动摇貌。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兀臬”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书面词汇,读音为wù niè。该词本义指“动摇不安的状态”,常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人心惶惶的情境,例如:“局势兀臬之际,需谨慎行事。”其古义可追溯至《尚书·泰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此处“杌陧”与“兀臬”为同源词,均含根基不稳之意。

从词源学分析,“兀”原指高而上平的山丘,引申为“孤立、突兀”;“臬”本义为箭靶或法度,后衍生出“标准、安定”的抽象含义。两者结合后形成矛盾对立的结构,生动表达“既孤立又失去基准”的语义张力,符合汉语构词中“反义复合”的规律。

在权威词典中,《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动荡不安”,并举《新唐书·杜让能传》用例:“时王室兀臬,百度寖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其为形容词,强调“危险而不稳固”的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兀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ù niè(注音:ㄨˋ ㄋㄧㄝˋ),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动荡不安
    指局势、环境等不稳定或处于混乱状态。例如:“校局兀臬之际,支撑于困难严重之时”()。
  2. 动摇
    形容物体或状态不稳固,如“齿牙兀臬”()。

二、详细解析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或查字典网站()。

别人正在浏览...

哀鸿满路扒伏白辂霸揽别出心裁鄙拙成日价虫篆喘逆穿窬之盗吹糖人貙狸春眼捣蒜导线顶挡东津恶韵范缜钢包高唱入云高聪乖隔国际妇女节杭西汉缺花花搭搭欢靥火浣布家传人诵涧底松江山如故羁络酒债开卷有益看台克尽厥职聊复尔尔买东买西迷惑不解默默不语目学男女老幼牛酥砰宕偏宜僻绝铺卧软座伤别赏弄沈明石鸡狮舞收锣罢鼓私见随步探槽碨泱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