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提问的意思、提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提问的解释

[ask a question] 提出问题

详细解释

(1).传讯审问。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提学官﹞不许接受民词,侵官喜事,其生员犯罪,或事须对理者,听该管衙门提问,不许护短曲庇。”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 铅山 有编民 查氏 ,居家无故而忽奉按察司提问。”

(2).提出问题要求回答。湘剧高腔《园丁之歌》:“哎!上次课堂提问不是比过去答得好些了吗?” 柯岩 《我们小队的努力》诗:“课堂上要是提问到他,那可就忙坏了大家:这个给他挤眼睛,那个对他努嘴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提问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语言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提问(动词)指提出问题要求对方回答,常见于教学、访谈或讨论场景。其核心行为包含“提出疑问”和“寻求解答”的双向互动过程。

二、语义分解与词源

  1. 构词分析

    • 提:表“提出、举出”,强调主动性(如“提交”“提供”)。
    • 问:表“询问、质疑”,源于甲骨文“以口启门”,象征通过语言获取信息。

      来源:《汉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词义演变

    先秦文献中“问”多单用(如《论语》“不耻下问”),而“提问”作为复合词定型于近代白话文,反映汉语双音节化趋势。

三、权威文献用例

  1. 教育语境

    叶圣陶《文心》中描述课堂互动:“教师提问时,学生须凝神细听。”体现其启发思维的功能。

    来源:叶圣陶《文心》,开明书店

  2. 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的“提问”需明确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如《中国社会科学》要求“问题意识清晰,逻辑链条完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投稿指南》

四、语言学特征

五、跨文化对比

西方学术传统中“question”源于拉丁语“quaerere”(追寻),更强调批判性质疑;汉语“提问”侧重“求解”,体现实践导向思维差异。

来源: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浙江人民出版社


权威参考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官网(未提供在线版,实体书ISBN 978-7-100-12450-8)
  2. 汉典网“问”字解析:www.zdic.net/hans/问
  3. 中国知网《汉语双音化对动词结构的影响》,DOI:10.3969/j.issn.1000-0100.2020.5.012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料库:http://corpus.zhongguoyuwen.org

网络扩展解释

“提问”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提出问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动词:指向他人或自己提出问题,要求回答或思考。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
  2. 名词:指被提出的问题本身。例如:“这个提问很有深度”。

二、应用场景

  1. 教育领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学生通过提问解决疑惑。
  2. 科学研究:研究者通过提问界定研究方向,例如“如何降低碳排放”是环境科学的关键提问。
  3. 日常交流:用于获取信息或表达疑问,如“我能向你提问几个问题吗?”。

三、提问的分类

四、有效提问的原则

  1. 明确目的:清楚提问的目标(获取信息、引发思考等);
  2. 简洁具体:避免模糊表述,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比“怎么学习”更精准;
  3. 尊重语境:根据场合调整提问方式,正式会议与朋友聊天的提问语气不同。

五、延伸意义

在心理学和沟通技巧中,提问被视为促进互动、建立信任的工具。例如,苏格拉底通过连续提问(“产婆术”)引导对方自主发现答案,体现了提问的启发性。

若需进一步探讨提问技巧或具体案例,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霭郁翺翔白玉微瑕抱舋冰雪节碧蘂长颈鸟喙持衰抽纱服装丛簇东郊兜眵沌沌阿弥陀泛涌凤犀簪宫苑赫赫炎炎横陂鹤帔欢幸虎珀姜嫄浆粥蹇之匪躬脚指头拘苦俊髦拘胁空急空巴馈礼连近连四李公佐灵关六言诗瞒裆裤牤牛毛骨悚然暖洋洋奴婢乞儿相清响冗琐赡部谥碑收存熟岁四载潠洒踏看桐宫哇哩哇啦乌衣国翔步乡调闲汉笑话笑融融笑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