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之匪躬的意思、蹇之匪躬的详细解释
蹇之匪躬的解释
见“ 蹇蹇匪躬 ”。
词语分解
- 蹇的解释 蹇 ǎ 跛,行走困难:蹇足。蹇步。 迟钝,不顺利:蹇涩。蹇滞。蹇拙。蹇运。时乖命蹇。 傲慢。 穷困。 驽马,亦指驴。 文言语助词:蹇谁留兮中洲? 姓。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匪躬的解释 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孔颖达 疏:“尽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丰 见
网络扩展解释
“蹇之匪躬”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为国家和君主忠诚进谏,不顾个人安危。其中“蹇”通“謇”,意为忠诚正直;“匪躬”即“非躬”,表示不因自身利益而行动。
- 近义词:蹇蹇匪躬、蹇谔匪躬。
2.出处与典故
- 源自《周易·蹇卦》六二爻辞:“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意为臣子屡屡直言进谏,并非为了自身,而是为了君主和国家。
- 清代钱谦益在《匪斋记》中引用此句,进一步阐释其忠直精神。
3.结构与用法
- 拼音:jiǎn zhī fěi gōng(注:部分资料中“匪”读作“fěi”而非“fēi”)。
- 语法功能:多用于书面语,作谓语或定语,属联合式成语。
- 感情色彩:中性,强调忠直而非褒贬。
4.扩展说明
- “蹇”本义为跛足或困顿,但在此成语中借作“謇”,体现正直敢言;“匪躬”则凸显舍己为公的精神。
-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历史中敢于直谏的忠臣,如魏徵、比干等人物形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引用或历史案例,可参考《周易》原文或清代相关文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蹇之匪躬》的意思
《蹇之匪躬》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的短语,其中,“蹇”指行动不便,“匪”表示不,而“躬”表示身体。整个短语的意思是指身体行动不便。
拆分部首和笔画
《蹇之匪躬》的拆分部首是足(行)、匕(匪)、身(躬),其中足为4画,匕为2画,身为7画,总计为13画。
来源和繁体
《蹇之匪躬》出自《诗经》中的《牧民之什·蹇之匪躬》。在此篇中,蹇之匪躬是指作为一个牧民,既要自己动手劳动,同时还要服从于上级的指挥。
该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躣之非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蹇之匪躬」的写法是「蹇之匪躳」,其中「躳」是以心为部首,意为胸部、胸腔。
例句
他年老体衰,腿脚不便,已经蹇之匪躬。
虽然身体不好,他依然努力工作,没有蹇之匪躬。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蹇步(行动不便)、匪夷所思(不可思议)、躬行(亲自执行)。
近义词:行动不便、迟缓、瘫痪。
反义词:行动自如、灵活、活泼。
别人正在浏览...
杮札便条彩旦惨无人道差拨长驾远驭肠秘迟想促忙促急登徦德曜定军山都府珥环防次服匿给捷环封黄藕冠猾贼胡芦笙溷屏肩夫驾鸟阶下汉尽量锦字书机运捐俗郡章老土梁津零陵香麦冬麻经儿摩揉内拙酿母菌溺志媻跚樵米青毡故物戎麾闪神儿省事宁人神筴饰画石星收捕水里熟状耸局俗駡田産渥厚武曲星遐隔详略相首协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