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体颜色。指形貌。《管子·白心》:“口无虚习也,手无虚指也,物至而命之耳。发於名声,凝於体色,此其可諭者也。” 汉 王充 《论衡·讲瑞》:“凤皇騏驎都与鸟兽同一类,体色诡耳,安得异种?”
“体色”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基本词义 指生物体的颜色或整体形貌特征,常见于动物(尤其是昆虫)的形态描述。例如蚱蜢的体色会因栖息环境差异而变化。该词最早可追溯至《管子·白心》中“发于名声,凝于体色”的表述,强调外在形象与内在特质的关联。
二、生物学中的具体分类
补充说明
英文中对应术语为“body colour”。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神兽异相,如《论衡·讲瑞》提及凤凰、麒麟因体色奇异而被视为祥瑞。
体色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肤色或物体的颜色。体色可以指人的皮肤的颜色、血管等,也可以指事物的色彩、光泽等。
体色的拆分部首是身,表示与人的身体有关;色,表示与颜色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9。
体色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农》一书中。在繁体字中,体色用「體色」来表示。
在古时候,体色的写法常常有些差异。例如,在《说文解字》中,体色写作「骪靼」。另外,还有一种古代写法是「體色」。
1. 她的体色白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这个画家能将自然界的体色描绘得十分逼真。
体貌(tǐ mào):指人的外貌、容貌。
五彩斑斓(wǔ cǎi bān lán):形容色彩艳丽多样。
色彩斑斓(sè cǎi bān lán):形容色彩鲜艳夺目。
颜色、色泽:指物体表面的颜色。
肤色、脸色:指人的皮肤的颜色。
无色、透明:指没有明显的颜色或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