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裁诏的意思、裁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裁诏的解释

谓替皇帝起草诏书。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裁詔催添烛,将朝欲更衣。”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玉署亲裁詔,青蒲独奉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裁诏"是古代中国行政文书中的专称,指由皇帝亲自裁定或草拟的诏令文书。该词由"裁"与"诏"两个语素复合构成:

  1. "裁"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裁断、裁决",特指君主对政务的最终决策。《辞源》补充说明其包含"审定、删定"的文书处理功能。
  2. "诏"作为古代最高政令形式,《中国历史大辞典》明确其"始于秦代,专指皇帝颁布的命令",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特征。

二字组合后,"裁诏"特指君主直接参与决策过程的诏书,区别于由臣工代拟的普通诏令。据《秦汉官制研究》考证,这类文书常见于汉代中枢决策系统,多用于重大人事任免或律令修订,需经尚书台草拟、御史大夫核校、皇帝最终裁可的三重程序。

在文书学分类中,"裁诏"与"制诏""手诏"构成层级体系:前者强调决策过程,中者侧重颁布形式,后者特指帝王亲笔。故宫博物院藏《西汉诏令集》载有元狩三年汉武帝"裁诏丞相府"原件,其朱批"制曰可"字样印证了帝王终审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裁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替皇帝起草诏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词由“裁”和“诏”组成:“裁”指对文字进行剪裁、拟定,“诏”即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书。因此,“裁诏”特指为皇帝起草诏书的职责或行为。

  2. 历史用例

    • 唐代例证:李嘉祐《和张舍人中书宿直》中“裁诏催添烛”一句,描述中书舍人连夜起草诏书的情景,体现其职务重要性。
    • 元代例证:袁桷在《寿李承旨四十韵》中用“玉署亲裁诏”形容官员在翰林院草拟诏书的场景。
  3. 相关延伸
    该词常见于描述古代中央文官(如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的职责,强调其参与国家政令制定的职能。部分文献也将“裁诏”与“奉宸”(侍奉皇帝)并列,凸显起草诏书者的特殊地位。

  4. 近义与关联词
    近义词包括“拟诏”“草诏”,而“奉诏”“宣诏”则侧重诏书的传达与执行,与起草环节形成对比。

“裁诏”是古代官员代皇帝起草诏书的专称,反映了皇权制度下文书运作的特定流程。如需了解更全面的历史背景,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貂伴宿朝天一炷香吃苦耐劳春结诞质倒映调谇东海逝波匪颁个人业主制企业孤帆涵涵虹饮画工黄阁浑屯火鼠布加非集安见笑大方谨厉就业距关醵敛骏民可人风味孔宣父兰芷劳教两旁露骨率剌剌麪筋弥竟弥宗偏拗剖晰迁代千金一掷乞鞠诠度箬篰纱锭伤折山桑省览市井使君滩十拏九稳水递夫水涯书邮趟将土头喔咿儒睨鲜洁先龙小王子下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