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easure of receiving wisdom like pouring rich liquor over one's head] 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红楼梦》
(1).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顶,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所蒙处分,令问 维摩 ,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宝玉 听了,如醍醐灌顶。” 毌国政 《我们家的炊事员》:“不知爸爸刚才是出于谦虚,还是这会儿突然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啦!”
(2).喻清凉舒适。 元 王祯 《农书》卷八:“其宿酲未解,病暍未苏,得此而食,世俗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正谓此也。”《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觉道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醍醐灌顶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字面、宗教引申及现代比喻三个层面理解:
字面本义
“醍醐”指由牛乳精炼而成的纯酥油,为古代珍贵的乳制品;“灌顶”指将液体从头顶浇下。字面意思即“用纯酥油浇淋头顶”。此义多见于古代文献对仪式或疗法的描述 。
佛教引申义
在佛教语境中,“醍醐”被喻为最高佛法精髓,“灌顶”则是密宗传授秘法的仪式。成语由此引申为“以智慧启迪人心,使人彻底觉悟”,强调佛法的至高智慧能使人茅塞顿开,如《敦煌变文集》载:“蒙佛慈悲,授记灌顶,证悟无生” 。
现代比喻义
今多用于形容“精辟的言论或深刻的启示使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例如,聆听智者教诲后顿悟困惑已久的问题,可谓“醍醐灌顶”。此义项被《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为规范释义 。
参考资料来源:
“醍醐灌顶”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í hú guàn dǐ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佛教起源
该词源自佛教密宗仪式。“醍醐”是从牛奶中提炼的精华酥油,佛教将其比喻为“最高佛法”;“灌顶”是古印度宗教仪式,后演变为佛教中师父用醍醐或净水浇灌弟子头顶的仪式,象征智慧与佛性的传递。
原意延伸
最初指通过佛法启迪使人顿悟,后逐渐泛化为“因高明见解或深刻道理而豁然开朗”的比喻义,也形容清凉舒适之感。
古印度曾用“灌顶”仪式象征权力传承(如新王即位时以四海之水浇头),佛教吸收后赋予其宗教内涵,最终融入汉语成为智慧启发的经典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仪式或成语演变,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宗教文化资料。
闇无天日薄脆把戏备列禀辞兵人财门钝驴超突赤位倒戈典统杜断毦笔坊曲粉扑附郭伏利覆埋根际寒节寒山何察横床弘烈弘深桓伊笛活套脚板嘉夜禁寺极膳救过补阙轲愈勒索立木南门龙阳子弟漏绽乱腾沦垫蛮牀漫兴蜜蜜甜木帝剽劲披毛戴角辟塞皮绳气情柔嘉塞陋社栎生巧施针双声书剑飘零私照天下一家桐花烟托管闲消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