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醍醐灌顶的意思、醍醐灌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醍醐灌顶的解释

[pleasure of receiving wisdom like pouring rich liquor over one's head] 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

宝玉听了,如醍醐灌顶…——《红楼梦》

详细解释

(1).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顶,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悟。《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所蒙处分,令问 维摩 ,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宝玉 听了,如醍醐灌顶。” 毌国政 《我们家的炊事员》:“不知爸爸刚才是出于谦虚,还是这会儿突然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啦!”

(2).喻清凉舒适。 元 王祯 《农书》卷八:“其宿酲未解,病暍未苏,得此而食,世俗所谓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正谓此也。”《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觉道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醍醐灌顶”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í hú guàn dǐng,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词源与本义

  1. 佛教起源
    该词源自佛教密宗仪式。“醍醐”是从牛奶中提炼的精华酥油,佛教将其比喻为“最高佛法”;“灌顶”是古印度宗教仪式,后演变为佛教中师父用醍醐或净水浇灌弟子头顶的仪式,象征智慧与佛性的传递。

  2. 原意延伸
    最初指通过佛法启迪使人顿悟,后逐渐泛化为“因高明见解或深刻道理而豁然开朗”的比喻义,也形容清凉舒适之感。


现代引申义


用法与示例


文化背景补充

古印度曾用“灌顶”仪式象征权力传承(如新王即位时以四海之水浇头),佛教吸收后赋予其宗教内涵,最终融入汉语成为智慧启发的经典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仪式或成语演变,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宗教文化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醍醐灌顶:意思与来源

《醍醐灌顶》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指获得了顿悟,瞬间明白事理,亦即一种灵光乍现、豁然开朗的感觉。

成语中“醍醐”一词源于佛教,它原指乳汁的精华,有香甜入口、具备满足心灵的能力。后来,“醍醐”逐渐转义为能触动至深心灵的真理或启示。而“灌顶”则是佛教传承中供灌注大悲智慧的仪式,传递智慧让人悟道。

拆分部首和笔画

《醍醐灌顶》一词的拆分部首为酉(yǒu)和火(huǒ),根据这两个部首的位置可以找到它们在字典中的排列顺序。

“酉”部首在印刷字体中占三个横格,称为三横酉字头。而“火”部首在印刷字体中占四个竖格,称为四竖火字头。

根据“酉”的部首检字法排序为第179个,根据“火”的部首检字法排序亦为第179个。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拆分成语《醍醐灌顶》可以写作「醍醐灌頂」。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醍醐灌顶》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醍”字是以食部手书,形状为“Ⅱ 丨方”,读音为“dī”。而“頂”字则是将头顶部分写在首行之上,读音为“dǐng”。所以,古时候的《醍醐灌顶》写作「醍頂」。

例句

1. 他听完老师的一席演讲,顿时醍醐灌顶,对学习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2. 跟随大师学习禅定,她终于在一次冥想中领悟到了醍醐灌顶的感觉。

组词

心灵醍醐、品味醍醐、领悟醍醐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顿悟、醍醐悟道

反义词:迷糊、困惑、无知

别人正在浏览...

辩验逼冷尘污愁容穿方怆怳怠终丹悃點水二谏犯疑阜财謡共财后年回波浆酒霍肉坚励鸡毛蒜皮鞠按浚泥船坎子尻舆神马垦租烂好人利州帖録公轮环闾部慢滕滕攀爬破赚扑罚讫箓秦赘秋蟫热源荣滋色飞眉舞瑟汩擅宠少皞射戟时体守兵爽心悦目树阴宿构随车甘雨堂隍桃支竹獭繖踏踏实实铁链彤几通宵达旦王吏枉木违顺文冕校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