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醍醐灌頂的意思、醍醐灌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醍醐灌頂的解釋

[pleasure of receiving wisdom like pouring rich liquor over one's head] 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體。故用以比喻灌給人智慧,使人頭腦清醒。舊時也比喻聽了精辟的言論深受啟發

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紅樓夢》

詳細解釋

(1).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頂,喻以智慧灌輸于人,使人徹悟。《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又所蒙處分,令問 維摩 ,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紅樓夢》第六十三回:“ 寶玉 聽了,如醍醐灌頂。” 毌國政 《我們家的炊事員》:“不知爸爸剛才是出于謙虛,還是這會兒突然醍醐灌頂,大徹大悟啦!”

(2).喻清涼舒適。 元 王祯 《農書》卷八:“其宿酲未解,病暍未蘇,得此而食,世俗所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正謂此也。”《水浒傳》第四二回:“ 宋江 覺道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醍醐灌頂”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tí hú guàn dǐng,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源與本義

  1. 佛教起源
    該詞源自佛教密宗儀式。“醍醐”是從牛奶中提煉的精華酥油,佛教将其比喻為“最高佛法”;“灌頂”是古印度宗教儀式,後演變為佛教中師父用醍醐或淨水澆灌弟子頭頂的儀式,象征智慧與佛性的傳遞。

  2. 原意延伸
    最初指通過佛法啟迪使人頓悟,後逐漸泛化為“因高明見解或深刻道理而豁然開朗”的比喻義,也形容清涼舒適之感。


現代引申義


用法與示例


文化背景補充

古印度曾用“灌頂”儀式象征權力傳承(如新王即位時以四海之水澆頭),佛教吸收後賦予其宗教内涵,最終融入漢語成為智慧啟發的經典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儀式或成語演變,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宗教文化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醍醐灌頂:意思與來源

《醍醐灌頂》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指獲得了頓悟,瞬間明白事理,亦即一種靈光乍現、豁然開朗的感覺。

成語中“醍醐”一詞源于佛教,它原指乳汁的精華,有香甜入口、具備滿足心靈的能力。後來,“醍醐”逐漸轉義為能觸動至深心靈的真理或啟示。而“灌頂”則是佛教傳承中供灌注大悲智慧的儀式,傳遞智慧讓人悟道。

拆分部首和筆畫

《醍醐灌頂》一詞的拆分部首為酉(yǒu)和火(huǒ),根據這兩個部首的位置可以找到它們在字典中的排列順序。

“酉”部首在印刷字體中占三個橫格,稱為三橫酉字頭。而“火”部首在印刷字體中占四個豎格,稱為四豎火字頭。

根據“酉”的部首檢字法排序為第179個,根據“火”的部首檢字法排序亦為第179個。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拆分成語《醍醐灌頂》可以寫作「醍醐灌頂」。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醍醐灌頂》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醍”字是以食部手書,形狀為“Ⅱ 丨方”,讀音為“dī”。而“頂”字則是将頭頂部分寫在首行之上,讀音為“dǐng”。所以,古時候的《醍醐灌頂》寫作「醍頂」。

例句

1. 他聽完老師的一席演講,頓時醍醐灌頂,對學習産生了莫大的興趣。

2. 跟隨大師學習禅定,她終于在一次冥想中領悟到了醍醐灌頂的感覺。

組詞

心靈醍醐、品味醍醐、領悟醍醐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頓悟、醍醐悟道

反義詞:迷糊、困惑、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