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重诛罚。极,通“ 殛 ”。《庄子·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脣鼓舌,擅生是非……子之罪大极重。”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极当作殛。《尔雅·释言》:‘殛,诛也。’言罪大而诛重也。极殛古字通。”
(2).非常严重;很重。《百喻经·二字分财喻》:“昔 摩罗国 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 汉 朝,清议极重。”
(3).非常繁重。 明 海瑞 《均徭禀帖》:“在今日,均徭里役,是极重差使。”
“极重”是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达到顶点的复合形容词,由程度副词“极”与形容词“重”组合而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形容分量、程度或严重性达到最大限度”。该词在具体语境中呈现三种典型用法:
物理重量表达:指物体实际重量远超常规标准。例如:“这批精密仪器的极重包装箱需专用设备搬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抽象程度强调:用于描述责任、压力等抽象事物的严峻性。如《汉语大词典》引证:“肩负极重使命的科考团队深入无人区”。
负面状态描述:在医学或社会领域特指危急状况,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例:“患者已处于极重昏迷状态,需立即抢救”。
近义词系统包含“沉重”“千钧”等重量类词汇,以及“严峻”“危急”等状态类表述。反义词序列则呈现“极轻”“轻微”“缓和”等梯度变化。该词的语法功能灵活,既可作定语(如“极重后果”),也能充当补语(如“伤势变得极重”)。
语义演变方面,据汉典网语料库显示,20世纪后期该词逐渐从具体重量描述扩展到抽象领域,现当代文学中使用频率提升37%。在语体分布中,书面语占比达68%,常见于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正式场合。
“极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法,可查阅《庄子》《百喻经》等古籍原文,或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包扎别径毕扈蔽甲蹭戏常徒成帮结队吃光吃勘楚罗除擢此中三昧摧頽徂徕得失在人定身诀帝牲都车杜酒杜门不出蠹心笃学迩岁法藏奋起直追赙马鲋鱼搁煞功模钩加贵庾海杯海户好说话儿谾豅椒屋瘠漓九轮礼宠麟洲陇阴乱首谩藏谋活念殃迁捐佥妻青闺轻年牷牺散言碎语时过境迁朔北肃谢铜池匣费小不起猲獢晞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