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物的登记簿。《晋书·张寔传》:“遣督护 王该 送诸郡贡计,献名马方珍、经史图籍于京师。”《宋书·明帝记》:“戊午,皇太子会万国於东宫,并受贡计。”
“贡计”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贡物的登记簿,主要用于记录各地进献给朝廷的贡品信息。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贡计”由“贡”和“计”两字组成:
历史文献例证
该词可见于《晋书·张寔传》和《宋书·明帝记》等史书。例如:
扩展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贡品制度或相关文献,可参考《晋书》《宋书》等史料原文。
《贡计》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式进行捐献或奉献计算或统计。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企业或国家根据约定或法规向政府或其他机构交纳税费或提供贡献的行为。
《贡计》这个词的部首是贝,其中“贝”是指贝壳的部首,表示财富的概念,所以表示贡献。《贡计》的拆分笔画是11画。
《贡计》的来源比较复杂,既有贡献、奉献的意思,又与计算、统计有关。在古代中国,贡献和奉献是封建时代规定的一种行为,诸如向国家纳贡或向皇帝进贡。而计算和统计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进行商品的交换、统计收入和支出等。
《贡计》在繁体字中通常写作「貢計」。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贡和计的字形有所差别。贡的古代写法为「貢」,计的古代写法为「計」。
1. 我们需要将每个人的捐款进行贡计。
2. 企业应当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贡计并按时缴纳税款。
1. 贡献:指为某个个体、机构、社会或国家做出的有意义的贡献。
2. 计算:指进行数字或数据的运算和统计。
3. 统计:指对大量数据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以便了解其特点和规律。
4. 交纳:指根据规定向相应的机构或组织缴纳款项。
1. 计费:指根据一定的计算规则和标准计算费用。
2. 缴款:指按期限向特定机构支付款项。
1. 收入:指个人、企业或机构从各种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
2. 领取:指从某个机构或组织获得经济、物质或权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