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官名。满语。汉语称领催。管理佐领内的文书、饷糈庶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一家完聚》:“ 浙 东乱时, 诸暨 陈氏 女年甫十六,为 杭 镇拨什库所得,鬻於银工。”《六部成语注解·户部》“管庄拨什库”:“拨什库, 满洲 语, 汉 谓之领催,乃兵丁中之司会计者也。”
拨什库(bō shí kù)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基层官职名称,源自满语“bosoku”的音译,汉语又称“领催”或“催促人”。其核心含义与职责如下:
拨什库是清代八旗组织中最低一级的文职官员,隶属佐领(牛录额真)管辖,主要负责管理户籍、征收赋税、文书档案及日常行政事务。其职位低于骁骑校(分得拨什库),属于未入流的基层吏员。
“拨什库”音译自满语“ᠪᠣᠰᠣᡴᡠ”(bosoku),原意为“催促、督促”,引申为“负责催办事务者”。
来源:《清文总汇》卷三(清代满汉对照辞书)
汉文献中常称“领催”,因其职责以催征钱粮、管理户籍为主。
来源:《清史稿·职官志》
登记所属牛录(佐领)内人丁户口,征收粮饷、草料等赋税,并督办徭役。
来源:《大清会典事例·户部》
保管兵册、田亩册及诉讼文书,协助佐领处理行政公文。
来源:《八旗通志初集·职官志》
调解民事纠纷,传达上级政令,维护旗内秩序。
来源:《清实录·世祖实录》《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
“拨什库”词条释义(第6卷第789页)。
明确其品级、隶属关系及职能。
详述满语词源及八旗职官体系。
系统梳理拨什库的沿革与实例。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来源以权威出版物为准;在线数据库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检索。)
“拨什库”是清代官职名称,源自满语,汉语称为“领催”,主要职责如下:
职责范围
负责管理佐领(清代八旗基层单位)内的文书档案、粮饷发放及日常庶务。例如,清人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记载,拨什库曾参与人口买卖事务,侧面反映其基层管理职能。
层级与别称
除普通拨什库外,还有“分得拨什库”,汉译为“骁骑校”,作为佐领的副手,协助处理军事和行政事务。
方言用法的争议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在西北方言中意为“粗鲁无礼之人”,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为地域性引申义或误传,需谨慎使用。
建议结合清代史料(如《六部成语注解》)进一步考证其职能,方言用法需核实地方志等可靠来源。
僰道参核草台班昌九铲球朝驾出自意外带犊方罫房生发郁風走浮竞附刊稿荐拱树关小官衣海流图寒梦红案候禽简单化桀驽鸡肤鹤发金字急骑几头烤面包狂闇老境力子明捷南至浓桃艳李趴趴凳杞妇弃剑青荷弃妾旗手铨简刃具三论宗沙尖石闺氏谱手舞足蹈鼠啮蠧蚀庶人四称损彻腾欢同心结同字脱活渥泽鋘锄项饰撷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