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赡的意思、通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赡的解释

(1).谓学识通达而丰富。《魏书·房景先传》:“昼则樵苏,夜诵经史,自是精勤,遂大通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大抵非精博通赡之才,难以应乎兹选矣。”

(2).指诗文通畅富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张衡 通赡, 蔡邕 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七章三:“ 秦观 虽以词掩其古文,但其所作,却通赡可喜,富于风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赡是汉语中形容学识渊博、文辞畅达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两方面:

  1. 学识贯通广博(通)

    “通”指贯通、通达,强调对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与深刻理解。如《文心雕龙·才略》评王逸“博识有功”,即体现其学问的贯通性。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主张“学贵博而能约”,亦强调广博学识需以系统整合为基础。

  2. 文采富赡充沛(赡)

    “赡”指丰富、充足,特指语言表达的丰盈与思辨的缜密。如《宋书·谢灵运传论》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均指向文思与辞采的富足。近人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分析陆机《文赋》“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亦揭示内容与形式需相辅相成。

经典文献例证: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评班固“裁密而思靡”(文辞精炼而思理细密),与张华“短章奕奕”(短篇光彩焕发),均属“通赡”的具体表现。此概念强调学者需兼具知识体系的深度整合(通)与表达能力的丰沛自如(赡),方可达至治学与创作的至高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

  1. 刘勰《文心雕龙》(中华书局校注本)
  2. 章学诚《文史通义》(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3.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4. 钱钟书《管锥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网络扩展解释

“通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学识通达而丰富
    指人的学问广博且融会贯通,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例如《魏书·房景先传》提到“自是精勤,遂大通赡”,形容房景先通过勤奋治学达到学识渊博的状态。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也用“精博通赡”强调科举选拔对人才知识广度的要求。

  2. 诗文通畅富丽
    用于评价文学作品,既指文辞流畅自然,又包含内容充实、辞藻华美的特点。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评价张衡“通赡”,即赞其文章兼具逻辑性与艺术性。


补充说明
“赡”单独使用时多指物质供给(如“赡养”)或富足(如“宏赡”),但在“通赡”中与“通”结合后侧重学识与文采的丰沛。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对学者或文学作品的评价,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书面语。

别人正在浏览...

八败命白雪阳春拔难窆圹倡导玷瑕顶头钱丁字库讹兽飞榱菲葑菲食薄衣纷帨负载附中工德海葬鹤骨松筋黑丛丛胡子拉碴简缓金脍进履之书肌肉看城吭吭吃吃口敛快然离离蔚蔚丽靡灵飙遴派脔制逻刹蛮歌獠语梅豆每每偭背母老虎拟学岐黄氢气日用品柔仁如来佛如台扫洒圣聪沈郎腰逝年石穴收支摅情舒心太行山跳门限晚些无事狠吴愉献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