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饰金的玉瓒。天子朝会所用的礼器。《书·顾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铜瑁,由阼阶隮。” 孙星衍 疏:“铜即金也。《白6*虎通·考黜篇》云:‘圭瓚秬鬯,宗庙之盛礼。玉以象德,金以配情。芬香条鬯,以通神灵。玉饰其本,君子之性。金饰其中,君子之道。君子有黄中通理之道美素德。金者,精和之至也;玉者,德美之至也;鬯者,芬芳之至也。君子有玉瓚秬鬯者,以配通德也,其至矣。’是铜即因玉瓚之饰金为名也。”一本作“同瑁”。
(2).借指王位。 章炳麟 《訄书·原人》:“异种者,虽传铜瑁至於万亿世,而不得抚有其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铜瑁汉语 快速查询。
“铜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文献来源有所不同,需结合历史背景和用法综合理解:
礼器含义
指古代天子朝会时使用的饰金玉瓒(一种祭祀用的玉制礼器)。这一解释源于《尚书·顾命》的记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铜瑁,由阼阶隮”,表明铜瑁是象征王权的礼器。
引申义
因铜瑁为天子专用礼器,故被用来代指王位或皇权。例如章炳麟在《訄书·原人》中以此引申。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其作为成语的比喻义,形容“言辞华丽但内容空洞”。此用法可能与“瑁”的材质特性(如绿松石外观华丽但内部空心)相关,但古典文献中未见此义,需谨慎区分使用场景。
《尚书·顾命》明确记载铜瑁的礼器用途,历代注疏(如孙星衍疏)亦强调其象征意义:“玉以象德,金以配情”,体现古代礼制中金玉结合的政治哲学。
“铜瑁”核心含义为古代帝王礼器,引申指王权;现代部分资料扩展为比喻义,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深入研究,建议参考《尚书》及汉代礼制文献。
《铜瑁》这个词是指一种古代玉器,由铜质制成,形状类似于瑁瑙,故称为铜瑁。
《铜瑁》的部首是金(钅),它的部首'金'表示与黄金、财富等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24画。
铜瑁这个词的来源并不确切。根据相关资料,瑁是风化石的一种,而铜瑁是以铜质制成的瑁瑙。在古代,铜瑁作为一种贵重的玉器常用于饰品、器皿等制作。
铜瑁的繁体字为銅瞀。
在古代,铜瑁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为“鐘毛”,表示铜制钟的毛骨悚然之美,如同瑁瑙一般。
1. 她佩戴了一串铜瑁手链,显得非常高贵。
2. 这件铜瑁饰品是他收藏多年的珍贵之物。
3. 在古代,铜瑁是贵族展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铜瑁作为一个名词,常常和其他词汇组合在一起形成短语或词组,如:铜瑁饰品、铜瑁手链、铜瑁器皿等。
瑁瑙、琥珀、玛瑙、玉石
铜瑁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与非玉石或非贵重的物品相对比。
贝饰秉阳倡道焯煇摧北大忙导以取保登闉地震站二氧化硅梵家发棠诰策雚泽鬼督邮瑰能诡质恒资贿嘱火前茶价妇笺天浇靡貑罴踦零钱烬溺刻字酷暴阃台兰州累块积苏擂台两头大鳞接溜尖駡名名德重望缪惑牧工木威喜芝牛排弄狎排拓蚍衃七捞八攘轻身羣小祀劬学挼渍沙吒笙歌倏而蹋翅田迳妄口巴舌晚市文字狱鲜好小阳春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