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田卒。《晋书·食货志》:“今以 鄴 奚官奴婢著 新城 ,代田兵种稻。”《魏书·范绍传》:“发 河 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 淮 戍兵合五万餘人,广开屯田。”参见“ 田卒 ”。
“田兵”是古代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田兵”即田卒,指古代屯田的士兵,主要负责耕种农田,兼具士兵与农民的双重身份。这一群体平时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参与军事行动。
屯田制度
起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国家将士兵或民众安置在边疆或战略要地,既解决军队粮草供应,又巩固边防。例如:
军事与经济结合
田兵需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同时接受军事训练,属于半农半兵的特殊编制。
现代引申为缺乏实战经验的士兵,比喻未经战事历练的群体。例如:“新招募的田兵需加强训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晋书》《魏书》等古籍,或参考沪江词典、查字典等工具。
田兵,读音为tián bīng,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田”和“兵”。其中,“田”是一个汉字的部首,又是一个单独的字,表示田地、农田;而“兵”也是一个汉字的部首,又是一个单独的字,表示军人、士兵。整个词语共有6个笔画。
田兵这个词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实际情况。古代中国的田地需要保护,以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会有一些农民兼任军事岗位,组成了一支农民自卫军,也就是田兵。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田兵的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例如,在篆书中,田兵的“田”字写作“男”,而“兵”字的形状也略有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田兵的例句:
下面是一些与田兵相关的词语:
总结:田兵是指古代农民兼任军事岗位,保护农田安全的力量。这个词的来源与古代农耕社会的实际情况相关,并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些变化。同时,田兵也可以用于形容勇敢、保护力量。相关的组词有田地、兵士、农田等,近义词包括农民军、土地卫士,反义词有士兵、军队等。
爱财舍命赤壤稠缀大表道服导官导体大秦典程蔸子断章截句杜十娘耳提风景区分龙兵桂烛骸骨颢清黄耆湖唇挥洒间关简写节爱解遣开讲课程立木銮斾麻沸汤煤溚门氏绵里鍼木镳墓偈宁内孥贿女倡偏倍痞结品貌非凡谴诃趫悍切骨之仇弃甲倒戈情真意切秦侯瓜软斯金山床射雕时适肆业泰上贪酒填膺童骑五人冢相济谢仪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