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蛉属英文解释翻译、白蛉属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hlebotomus
分词翻译:
白蛉的英语翻译:
【医】 owl midge; phlebotomus fly; sand fly; sandfly
属的英语翻译:
belong to; category; dependents; genus; subordinate to
【医】 genera; genus; group; herd
专业解析
白蛉属(Phlebotomus)是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ocera)、白蛉科(Psychodidae)下的一个重要属。该属昆虫在汉英词典中通常直接对应其拉丁学名 Phlebotomus。
-
中文名与拉丁学名释义:
- 白蛉属:中文名称。“白蛉”指该属昆虫体色通常较浅(如灰白、浅黄),体型微小且多毛;“属”表示其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层级。
- Phlebotomus:拉丁学名,源自希腊语“phleps”(静脉)和“tomos”(切割),意指其雌虫具有刺吸式口器,能刺破宿主皮肤吸食血液。
-
生物学特征:
- 体型微小,体长约1.5-3.5毫米,体色多为灰黄色或浅褐色,全身密布细毛。
- 头部有复眼一对,触角细长多节。口器为刺吸式,仅雌虫吸血(雄虫吸食植物汁液)。
- 双翅狭长,呈矛尖状,停息时两翅向上竖立呈“V”字形,是其显著特征。
- 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孳生于富含有机质的潮湿疏松土壤中(如洞穴、墙缝、畜舍、废墟)。
-
医学重要性:
- 白蛉属是重要的医学昆虫,其雌虫吸血时可传播多种病原体。
- 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引起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黏膜皮肤利什曼病。某些种类(如中华白蛉 Phlebotomus chinensis)是中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 此外,部分白蛉种类也能传播白蛉热病毒(Sandfly fever virus,又称Pappataci fever virus),引起自限性发热性疾病。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白蛉属”是双翅目下的一类吸血昆虫,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分类学地位
白蛉属(学名:Phlebotomus)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毛蠓科下的白蛉亚科。全球已知约500多种,我国已报告近40种,如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和长管亚种等。
二、形态特征
- 体型:成虫体长1.5-4mm,灰黄色或浅灰色,全身密被细毛。
- 头部:复眼大,触角细长分16节;刺吸式口器,喙与头等长,口腔和咽部结构复杂,口甲、咽甲是分类依据。
- 翅与足:翅狭长,停息时竖立呈45°角;足细长多毛。
- 腹部:分10节,第1-6节背板毛分竖立、平卧、交杂三类,用于蛉种分类。
三、生态习性
- 孳生地:幼虫生活在土壤中(深度<10cm),常见于房屋、畜舍、洞穴等富含有机物的环境。
- 食性:仅雌蛉吸血,宿主因种类而异:
- 竖立毛类:多吸人和哺乳动物血(如平原地区的中华白蛉);
- 平卧毛类:偏好鸟类、两栖类或爬行类(如山丘地区的中华白蛉嗜吸狗血)。
- 活动范围:家栖型(如中华白蛉)主要在室内活动;野栖型(如四川白蛉)栖息于洞穴或荒漠,活动半径通常<30米。
四、医学重要性
白蛉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 利什曼病:通过传播杜氏利什曼原虫引发内脏感染,如黑热病;
- 白蛉热:由病毒引起,症状类似流感;
- 巴尔通体病:由细菌感染导致皮肤或血液病变。
五、防治与意义
我国通过控制中华白蛉等媒介,已显著降低黑热病发病率。防治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如填平墙缝、改善卫生)和化学灭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蛉种或疾病机制,可参考寄生虫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权威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家氨基转移酶槽内移动单位产量道格拉斯氏陷凹等量交换电子邮箱系统二波脉分成符号表工业中心关节挛缩过渡政权哈默氏试验还原期蓝藻蛋白零周期面部棉田除草油脐带气力凿亲双烯体人体进化论树胶肿性动脉外膜炎竖起算术逻辑运算部件随机的拓片特雷斯德氏征听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