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Osler's phenomenon
奥斯勒氏现象(Osler's sign),也称为奥斯勒结(Osler's nodes),是医学领域(特别是心血管内科和感染性疾病)中的一个重要体征。从汉英词典角度解释,其核心含义如下:
中文术语:奥斯勒氏现象 / 奥斯勒结
英文对应:Osler's sign / Osler's nodes
音标(英式):/ˈəʊzləz saɪn/ / ˈəʊzləz nəʊdz/
定义:
指出现在手指或足趾末端垫(指腹或趾腹)的疼痛性、紫红色或出血性小结节。该现象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ub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s, SBE)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详细医学解释:
结节直径约数毫米,质地柔软,隆起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压痛。通常分布于手指、足趾的指(趾)腹、大小鱼际或足底,偶见于手掌或足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消退后不留痕迹或遗留小瘀点。
目前认为主要由感染性微栓子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局部血管炎或小血管栓塞所致。这些栓子来源于心脏瓣膜上的感染性赘生物(vegetations)。
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的重要线索之一,尤其在与发热、心脏杂音、贫血、脾肿大、瘀点、Janeway损害(无痛性出血斑)等其他表现并存时,提示可能性更高。但需注意,该体征并非心内膜炎特有,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
以加拿大著名内科医师、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奠基人之一威廉·奥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 1849–1919)的名字命名。他在19世纪末首次系统描述了该体征与心内膜炎的关联。
权威医学参考文献来源(基于经典教材与共识指南):
关于“奥斯勒氏现象”,目前权威医学资料中未明确记载这一术语。但根据相关检索内容,可能与以下两个由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提出的医学名词有关,需注意辨别是否存在术语混淆:
奥斯勒氏结节(Osler's nodes)
这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典型皮肤表现,表现为手指、足趾末端或掌面出现的紫色/暗红色疼痛性小结节,直径约1-10mm。其成因包括:小血管感染性栓塞(如细菌赘生物脱落)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的血管炎。该结节可在数日内消退,也可能伴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出现。
奥斯勒氏病(Osler's disease)
即“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以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反复出血为特征。该病由基因突变导致血管结构异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建议:若您所指的“奥斯勒氏现象”涉及上述内容,可能需要核对具体术语。若为其他含义,请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查阅最新医学文献以确认准确性。
变体型电光性结膜炎电子转移第一联尚未兑付锻铁锈皮肥皂纸共模输入攻守联盟工质过渡的和怀恨某人缓蚀阻垢剂TS-104渐增痉挛性闭尿继起的伤害开始生效笼统投资选择埋装式萘嵌苯酮氢气压缩机热中和定律三倍长寄存器身高的使流涎使体现双重标准制缩写字符体外受精顽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