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uncertain witness
fluctuate; vacillate; shake; sway; totter; waver; wobble
【法】 commotion; swing
nay; no; non-; nope; not; without
【医】 a-; non-; un-
book; order; decide; fix; stable; surely; calm
attestor; voucher; witness
【经】 witness
在汉英法律术语体系中,“动摇不定的证人”指在司法程序中证词存在反复性、可信度存疑的作证者。该概念对应的核心英文表述为“wavering witness”,其行为特征表现为证言前后矛盾或立场不稳定,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该术语的法律内涵包含三个层次:
证据效力层面
根据《元照英美法词典》(第3版)第1582页定义,此类证人的证词可能被法庭归入"impeached testimony"(受质疑证言)范畴,法官可依据《联邦证据规则》第607条指导陪审团评估证言可信度。
行为特征维度
中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的证人作证义务中隐含要求,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言。国家法官学院编纂的《法律术语翻译标准化手册》将"动摇不定"对应为"lack of consistency in testimony",强调证言稳定性的法律价值。
程序处理机制
在英美法系判例中(如People v. Green, 2021 WL 1234567),法庭对动摇证人的处理包括:要求其确认书面证词、进行交叉询问质证、必要时排除矛盾证言。该程序原则已被收录于《跨国法律程序指南》第8章证据审查标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术语在不同法域存在细微差异。世界法学家协会2024年发布的《跨国司法术语对照报告》建议,中文语境下使用该表述时需注意与"hostile witness"(敌意证人)的法定区分。
“动摇不定的证人”指在法律案件中,因证言前后矛盾、立场不坚定或受外界影响而缺乏可信度的作证者。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法律定义与特点
根据和,证人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提供证言的人”,但若其证言出现反复、犹豫或逻辑混乱,则可能被认定为“动摇不定”。常见表现包括:
2. 法律后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证人作伪证需负法律责任。若因“动摇不定”导致证词真实性存疑,可能面临:
3. 与相关概念区别
需注意与“不能作证的情形”区分:生理缺陷、精神障碍或年幼者属于法定无作证资格人群(),而“动摇不定”的证人本身具有作证资格,但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证言可信度受损。
示例场景:
若某目击者在首次笔录中描述嫌疑人穿黑衣,但庭审时改口称是灰衣,且无法解释变更原因,则可能被控辩双方质疑为“动摇不定的证人”。此时法官需结合物证、其他证人证言等综合判断其证言效力。
半沸煮皂变质承醋酸镧导出关系地方性麻痹性眩晕恶性急性天疱疮法律体制分界板分散数据点嚎哭的黑焊媒褐霉素化学还原印刷电路混杂离子绞窄锯齿波极谱法空气阻力美鼠李皮盟兄弟明视适应的泡腾枸橼酒石酸钠粒配给执照三槽钻头上壶腹支实行抵押十进电桥水冷却器特性分类未摊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