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w; restrain; rule
“律”的汉英词典释义详解
“律”在汉语中含义丰富,其核心概念围绕“规则”“约束”展开,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层面:
指由国家或权威机构制定、具有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例:法律(fǎlǜ)— law;律法(lǜfǎ)— statute。
英文对应: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律(lǜ):法律;规则。
-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律 → law, statute; rule。
引申为自然界或社会活动中普遍遵循的法则。
例:
- 定律(dìnglǜ)— scientific law (e.g., 牛顿定律 Newton's law);
- 纪律(jìlǜ)— discipline。
英文对应:
- 《中华汉英大词典》:律 → principle, norm(如:自然律 natural law)。
特指音乐或诗歌中的节律规则。
例:
- 律诗(lǜshī)— regulated verse(唐代格律诗);
- 旋律(xuánlǜ)— melody。
文化背景:古代“十二律”为音高标准(twelve-tone temperament)。
作动词时,强调通过规则进行管束。
例:自律(zìlǜ)— self-discipline;律己(lǜjǐ)— to discipline oneself。
英文对应:
-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律 → to restrain; keep under control。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版权限制未提供在线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社获取完整内容。)
“律”是一个多义汉字,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本义:法律与规则
根据《说文解字》,“律”本义为“均布”,即普遍施行的规则,后特指具体的法律条文。如《汉书·高帝纪》载“令萧何次律令”,指编纂法令。古代军事中也强调“兵大律在谨”,体现其作为行为准则的功能。
引申义:约束与规范
由法律含义延伸出“约束”之义,如“律己”指自我规范。成语“严以律己”即源于此。
古代乐律标准
古代用竹管制定音高标准,奇数长度的六管称“律”,偶数称“吕”,合称“十二律”。这一概念也用于校正乐器音准,如“律管”。
文学体裁
指旧体诗中的格律诗,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强调平仄、对仗等格式规范。
其他含义
作为姓氏使用,如“律姓”;现代常见组词如“律师”“定律”等,均体现其核心的“规则”内涵。
补充说明:
不欢而散层析图匆促错义突变弹性蛋白酶原道益酸分子轨域函数固定资产登记簿规定溶液国家利益混流涡轮机科罗伐林连杆销轴刨屑疱疹性丘疹平面桥墩曲线的熔合金刚砂溶剂化显色现象鞣革用油生育率时光使麻痹收缩残余诉诸体征与性征的脱气塔顽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