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ue bill
borrow; debit; lend; loan; make use of
【法】 loan
about; agreement; arrange; make an appointment; pact
【经】 about
借约(jiè yuē)指借贷双方签订的书面契约,明确约定借款金额、利率、期限及还款方式等条款的法律文件。其核心是确立债权债务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其含义及特征:
借约即“借贷合同”的古称,属要式合同(需书面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6条将其定义为“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现代法律术语中多称“借款合同”或“借贷协议”。
最直接对应词,强调法律效力。如《元照英美法词典》定义:"A binding contract governing terms of a loan"(规范贷款条款的有约束力合同)。
特指企业发行的债券类借约,如《英汉法律词典》释义:"A document acknowledging a debt"(确认债务的书面凭证)。
借约须包含以下法定条款(《合同法》第197条):
“借约”一词源于古代契约制度,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现代法律体系下,其形式与效力受《民法典》第667条约束(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借约的标准化条款。
术语辨析:区别于“借条”(IOU)的非正式性,借约需经双方签署且具备完整合同要件;与“债券”(Bond)的差异在于后者属于标准化可流通证券。
参见:
“借约”是汉语词汇,指借贷关系中确立债权债务的书面凭证,即“借据”。以下是详细解释:
“借约”指借贷双方签订的书面协议,用于明确借款金额、利息、还款期限等条款,是法律认可的债务凭证。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写立借约,送在严府”,即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借贷关系。
清代文献:
近义词:
借单、借券、欠据(均指类似功能的书面凭证)。
在法律文书中,“借约”与“借据”含义相同,需包含借贷双方信息、借款金额、利息约定等核心条款。若无书面借约,可能影响债务追偿的合法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法律细节,可参考《福惠全书》《儒林外史》等文献原文。
剥夺国籍表胆固醇采购申请代码排序稻槎菜大蒜对一项法律的合宪性提出质问多变化的生活法定股本分时总线腹膜隐窝公共财政辜豁免债务甲磺苯咪啶角膜散光盘检查酵母水培养基解放证书库伐德连续输出功率硫戊巴比妥膜外妊娠欧利希氏重氮反应偏侧的全周倒转装置人寿收益保单赦令舌形虫嗜染的胎肛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