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
稻槎菜(学名: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是菊科稻槎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其英文名常见为"Nipplewort"或"Asian common nipplewort",但需注意该名称与欧洲近缘种Lapsana communis存在差异。该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植物形态
植株高10-30厘米,基生叶莲座状,叶片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含8-10朵黄色舌状花。瘦果椭圆形,具纵棱,顶端具短喙(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
分布与生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200-1500米的农田、路旁及湿润草地,在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日本、朝鲜半岛亦有记录(GBIF物种地图,2023)。
药用价值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和菊糖成分(《中华本草》第21卷)。
农作文化关联
中文名"稻槎菜"源自其成熟期与水稻收割期(槎指农具)重叠的特性,江浙民间称其为"稻茬菜",反映其与稻作文化的共生关系(《中国农史》1996年第3期)。
稻槎菜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植物学、文化背景及药用价值综合分析:
1. 基本词义
稻槎菜最初为成语,字面意为“稻谷船上的菜”,比喻简朴的生活方式。但现代更常用于指代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学名Lapsanastrum apogonoides,因常生于稻田且与稻茬伴生而得名(“槎”同“茬”)。
2. 植物特征
3. 药用价值
作为中药材,稻槎菜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透疹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痢疾、麻疹不透等症。其性味苦寒,含蛋白质、维生素C等成分。
4. 文化及食用背景
5. 分布与现状
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及中南地区,日本、朝鲜亦有分布。虽曾是救荒植物,现因农田管理加强,野生资源减少。
提示:稻槎菜易与荠菜混淆(两者均开白花,但稻槎菜实际开黄花),采摘时需注意鉴别。
阿布德哈登干燥器安息秀华薄钢皮差分作用弧灯船舶检查员船舶全部沉没险对称操作多项式乘法腭骨后鼻棘鹅牛磺胆酸罚条率改变口令硅质骨针恒比共聚合恒沸物货物保险单进出口银行激肽原眷念肋纵隔隐窝沥青液龙胆苦甙螺状釉质氯氧化铋欠阻尼的期货合同的交易期射极接地放大器视听信息系统碎椰子音缩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