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brand
火印作为汉语特有词汇,在不同领域有特定含义,其英文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指古代官方在书籍、文书或器物上钤盖的红色印章,用于认证来源或所有权。
英文释义:Official red seal/brand
例句:
明代官府对勘合贸易的文书均加盖火印(《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来源:国家图书馆《古籍鉴定知识库》
通过烧灼工具在牲畜皮肤烙制的永久性标识,用于归属登记或防疫管理。
英文释义:Livestock branding
例句:
清代蒙古部落对牛马施行火印制度,烙印位置代表不同旗属(《中国畜牧史》,谢成侠,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来源:农业农村部《畜牧标识技术规范》
特指用加热的金属模具在木材、皮革等材料表面烫出纹饰的工艺。
英文释义:Pyrography / Branding art
例句:
徽州木雕常以火印技法增强线条表现力(《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工艺卷》,王朝闻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传统技艺数据库
火印技术最早见于《周礼》记载的“火烙玺节”,兼具防伪与艺术功能。现代考古在敦煌文书(如S.2005号《役簿》)中发现唐代官印火痕实证,印证其历史延续性(《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唐耕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火印”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火印指用烧热的铁器或铁质图章在物体(如木器、竹片、牲畜等)表面烙下的标记。这种标记常用于标明物品的归属、质量或所有权。例如古代对马匹烙印以标识身份,或对木材等物品进行标记管理。
火印可象征事物经历磨炼后留下的深刻痕迹,如“新的伟业,由他而烙下火印”,比喻个人或集体通过考验后获得的成长印记。
《火印》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书名借用“烙印”的意象,隐喻战争给主人公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印刷领域,“无火印版”指一种无需加热的凸版印刷技术,属于专业术语。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文学作品《火印》的情节或历史案例细节,可参考相关网页来源。
剥夺公民权背景染色法敝舱船仓库堆存费粗汞华蝶形螺栓对向多裂肌防腐层奉告分租房屋腹腔丝虫属功用玖康-艾二氏单位贸易数量限制酶动力学内部联系前赖氨酸其毛织品气体吸收床剩余所有权舌下腺块室管膜带水锤数学处理机撕碎的碳化铁体未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