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Kolliker's interstitial granules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医】 G.; Gm.; gram; gramme
benefit; favourable; profit; sharp
【计】 kerr
family name; surname
【医】 interstitial granules
克利克尔氏间质粒 (Kölliker's Stroma Granules)
该术语源于19世纪瑞士解剖学家、生理学家鲁道夫·阿尔伯特·冯·克利克尔(Rudolph Albert von Kölliker)的研究。在细胞生物学中,"克利克尔氏间质粒"指早期学者对线粒体前身的描述性命名,特指存在于细胞质基质(stroma)中的颗粒状结构[1]。克利克尔在1857年首次观察到这些颗粒,并认为它们是细胞内的基础代谢单元,但受限于当时技术,其具体功能尚未明确[2]。
现代研究证实,这些颗粒实则为线粒体的早期形态[3]。其主要特征包括:
克利克尔的研究为细胞器发现奠定了基础,尽管术语现已更新,但"间质粒"在经典文献中仍具历史意义,体现了早期学者对亚细胞结构的探索贡献[6]。
参考文献
[1] Kölliker, R.A. (1857). Zur Kenntniss der Wirbelthiereier. [原始文献]
[2] 细胞生物学史. 哈佛大学科学史档案馆. https://histsci.fas.harvard.edu
[3] Alberts, B. et al. (2019).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ed. p.788. Garland Science.
[4] Nunnari, J. & Suomalainen, A. (2012). Mitochondria: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Cell, 148(6), 1145–1159.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2.02.035
[5] "Mitochondrion". Dorland's Medical Dictionary. Elsevier.
[6] 克利克尔传记. 英国皇家学会. https://royalsociety.org
关于“克利克尔氏间质质粒”,目前可查证的权威资料中并未提及这一特定术语,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术语准确性需核实
该名称可能涉及以下混淆:
质粒的基础定义补充
根据现有资料,质粒是染色体外可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菌和酵母菌中。其功能包括:
建议:请核对术语的准确性,确认是否涉及特定研究领域或文献中的命名。如有更多上下文信息,可进一步协助分析。
艾灼法遍历性草甘二膦撑杆称王称霸的人丑陋地独立处理程序多形细胞层放射器放射灼伤封闭剂封邮概率规划哈勒氏层检验核实记录经验的浸镜可微分性累计记帐六氢的毛发异常马歇尔氏法每三日焖哌喘定乳切牙双眼性复视鼠曲草特罗特氏综合征头孢哌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