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克利克爾氏間質粒英文解釋翻譯、克利克爾氏間質粒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Kolliker's interstitial granules

分詞翻譯:

克的英語翻譯: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醫】 G.; Gm.; gram; gramme

利的英語翻譯:

benefit; favourable; profit; sharp

克爾的英語翻譯:

【計】 kerr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間質粒的英語翻譯:

【醫】 interstitial granules

專業解析

克利克爾氏間質粒 (Kölliker's Stroma Granules)

該術語源于19世紀瑞士解剖學家、生理學家魯道夫·阿爾伯特·馮·克利克爾(Rudolph Albert von Kölliker)的研究。在細胞生物學中,"克利克爾氏間質粒"指早期學者對線粒體前身的描述性命名,特指存在于細胞質基質(stroma)中的顆粒狀結構[1]。克利克爾在1857年首次觀察到這些顆粒,并認為它們是細胞内的基礎代謝單元,但受限于當時技術,其具體功能尚未明确[2]。

現代研究證實,這些顆粒實則為線粒體的早期形态[3]。其主要特征包括:

  1. 定位與形态:分布于細胞質内,呈顆粒或短杆狀,直徑約0.5–1微米,由雙層膜包裹。
  2. 功能:作為細胞能量代謝的核心結構,參與三磷酸腺苷(ATP)合成,調控氧化磷酸化過程[4]。
  3. 命名演變:隨着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發展,"間質粒"在20世紀被重新定義為"線粒體"(mitochondrion),其内部結構(如嵴膜)和生化功能得到完整解析[5]。

克利克爾的研究為細胞器發現奠定了基礎,盡管術語現已更新,但"間質粒"在經典文獻中仍具曆史意義,體現了早期學者對亞細胞結構的探索貢獻[6]。


參考文獻

[1] Kölliker, R.A. (1857). Zur Kenntniss der Wirbelthiereier. [原始文獻]

[2] 細胞生物學史. 哈佛大學科學史檔案館. https://histsci.fas.harvard.edu

[3] Alberts, B. et al. (2019).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ed. p.788. Garland Science.

[4] Nunnari, J. & Suomalainen, A. (2012). Mitochondria: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Cell, 148(6), 1145–1159.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2.02.035

[5] "Mitochondrion". Dorland's Medical Dictionary. Elsevier.

[6] 克利克爾傳記. 英國皇家學會. https://royalsociety.org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克利克爾氏間質質粒”,目前可查證的權威資料中并未提及這一特定術語,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1. 術語準确性需核實
    該名稱可能涉及以下混淆:

    • 可能與“質粒”相關的其他生物學概念(如細胞間質、細菌質粒)混合表述;
    • 或是科學家名字的誤寫(例如“克裡克”可能與DNA雙螺旋發現者Francis Crick相關,但無直接關聯記錄)。
  2. 質粒的基礎定義補充
    根據現有資料,質粒是染色體外可自主複制的環狀DNA分子,廣泛存在于細菌和酵母菌中。其功能包括:

    • 攜帶非必需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 增強宿主環境適應能力(如緻病力提升)。

建議:請核對術語的準确性,确認是否涉及特定研究領域或文獻中的命名。如有更多上下文信息,可進一步協助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倫紐新方程式部份價購丑陋代替物單斜面坡口電磁透鏡低級管理人員二十碳五烯酸繁殖的林氏無關系統光通系數輥道輸送器虹膜麻痹交換寄存器交切點加速泵解離曲線經會陰前列腺切除術枯黃輪詢次數熔化能量潤滑油的摻合乳清苷酸三元半導體放大器生活工資實習審判特勒耳奇氏隱窩同步電動機同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