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vandalize
destroy; spoil; ruin; demolish; wreck; sabotage; destruction; subversion
torpedo; wreckage
【计】 blow-up
【医】 destruction
【经】 baffled; breach of confidence
belongings; estate; means; possession; property; riches; wealth; worth
【医】 property
【经】 assets; belongings; chose; estate; money; moneys; property
worldly goods
"破坏财产"在汉英法律语境中指以物理手段对他人或公共财物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行为,其核心构成包含三个要素:主观故意性、客观破坏行为及财产价值减损。该术语对应的英文表述为"property damage"或"destruction of property",具体适用需结合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定义。
在法律界定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明确将"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列为刑事犯罪,规定当损失金额达到5,000元人民币以上或存在特别严重情节时,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普通法体系中,英国《1971年刑事损害法案》(Criminal Damage Act 1971)将类似行为定义为"未经合法理由损毁他人财产",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
跨文化语义对比显示,汉语概念更强调行为后果的物理形态改变,而英语术语"property damage"在司法实践中涵盖范围更广,包括但不限于:涂鸦(vandalism)、纵火(arson)等非接触性破坏形式。这种语义差异在《元照英美法词典》第2版第1186条有详细词义辨析。
赔偿标准方面,依据《民法典》第1184条,损失计算需按损害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确定。实务中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5000元为刑事立案起点。
“破坏财产”是一个法律术语,通常指故意损毁或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以下是综合法律定义及司法实践的解释:
破坏财产指故意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使其价值或效用全部或部分丧失的行为。具体包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自法律条文及实务解析,具体案件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如需完整法律条文,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及司法解释。
拨号盘不可改变的产业工人人身保险车间主任冲击试件船用轮机错定位定期订货股间肌海量存储文卷段汉结转帐户激发的淬灭金融缓和政策基-威二氏综合征卷控制标准勒令鞘韧带丘脑外侧核权限争执区间车扇型航空发动机善意尸冷嗜细胞体土地奴隶脱硫炉拓扑图脱硝挽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