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silent
"不作声的"在汉英词典中的详细释义
"不作声的"是一个汉语形容词短语,描述保持沉默、不发出声音的状态,强调主观选择的缄默或客观的无声行为。其核心含义对应英语中的"silent" 或"quiet",但需结合语境区分情感色彩与使用场景。
主观沉默
指有意不开口说话,通常隐含克制、回避或不满情绪。例如:
他对质问不作声(He remained silent under questioning)。
对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中"silent"的释义:"不说话的;沉默的"(ISBN 978-7-100-11326-3)。
客观无声
描述自然或被动安静的状态,无情感倾向。例如:
不作声的夜晚(a quiet night)。
参考《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6版)对"quiet"的释义:"安静的,寂静的"(ISBN 978-7-5135-8328-3)。
此差异在《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中有明确标注(ISBN 978-7-5135-3009-6)。
中文用例 | 推荐英译 | 适用场景 |
---|---|---|
不作声的旁观者 | silent bystander | 强调不干预的旁观态度 |
不作声的抗议 | quiet protest | 暗示非暴力、克制的反抗形式 |
不作声的同意 | tacit agreement | 侧重未明示但默许的状态 |
“不作声”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bù zuò shēng,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保持沉默,不开口说话或不出声。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选择不表达意见或态度,例如面对质问、尴尬场景或需要隐忍时。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完整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保留条款薄暮的变截面不测的事差不多等熵变化缔结动态粘度多站网络法官发布的命令反复循环器分娩室公开声明亨特氏反应滑步混入文件货物堆载图角蒿甲状腺机能缺失解理面经间期康德法律哲学么环默勒氏疥疮排斥属性虔敬的十进位数授权付款所有人未定的诉讼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