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門的木闩。橫的叫關,豎的叫楗。《老子》:“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朱謙之 校釋引 範應元 曰:“楗,拒門木也……橫曰關,豎曰楗。”《淮南子·說山訓》:“善閉者不用關楗。” 唐 韓愈 《贈别元十八協律》詩之一:“金石出聲音,宮室發關楗。”
(2).比喻事物的緊要處。《宋書·律曆志下》:“尋 法興 所議六條,并不造理難之關楗。”《南齊書·崔祖思傳》:“是以有恥且格,敬讓之樞紐;令行禁止,為國之關楗。”
“關楗”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具體如下:
1. 門闩結構
2. 字形溯源
1. 事物的核心或緊要處
2. 現代關聯
“關楗”從具體門闩發展為抽象概念,既體現古代生活智慧,也反映漢語詞彙的演變邏輯。其本義與比喻義的并存,展現了語言與文化深層的關聯性。
關楗是指一種用于防禦和阻擋敵人的栅欄或城門。
關楗的部首是門(門字旁),由“關”和“楗”兩個字組成。
關的部首是阜(阝字旁),由7畫組成。
楗的部首是木,由4畫組成。
關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事防禦工事中使用的木栅欄。
在繁體字中,關楗的寫法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關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部分可能有一些略微變化。
士兵們用關楗加固了城門,以防止敵人的入侵。
組詞:關楗栅欄、關楗城牆、關楗防護
近義詞:門闩、樁欄
反義詞:開門、敞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