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 關格 ”。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今欲下箴石,通關鬲,則恐有 盛 胡 之累,懷箴橐艾,則被不工之名。” 宋 秦觀 《治勢下》:“天下之勢猶一人之身,緩而救之以猛,猶關鬲不通而湧洩之也。”
(2).關膈。亦指胸腹之間。 唐 杜甫 《秋日阮隱居緻薤三十束》詩:“衰年關鬲冷,味煖復無憂。”
關于“關鬲”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結構
二、詞義解析
中醫學病症名
指“關格”,即兩種病理狀态:
身體部位代稱
指“關膈”,即胸腹之間的部位,用于描述人體内部的空間結構。
三、綜合釋義
“關鬲”為“關格”的異體寫法,屬于中醫術語,既指消化與排洩系統的嚴重功能障礙,也代指胸腹之間的解剖位置。
提示:由于相關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專業醫學典籍進一步驗證具體用法。
關鬲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關”和“鬲”,總共有13個筆畫。它是一個古代漢字,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
關的意思是合攏、連接;鬲的意思是一種古代的炊具,類似于今天的鍋。因此,關鬲可以解釋為将鬲作為連接或合攏的器具。
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在古代,鬲被廣泛用于煮食和炊事,代表着家庭的溫暖和團聚。因此,關鬲也常常被用來指代親情、友情或合作。
關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關鬲也有一些變體。在金文和篆文中,它們的形态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保持了“關”和“鬲”的基本形狀。
以下是一些使用關鬲的例句:
根據上下文的不同,關鬲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關鬲的近義詞包括聯繫、連接、合攏等,而反義詞有分離、斷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