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勞的意思、徒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勞的解釋

[futile effort;fruitless labor] 空自勞苦;白費心力

徒勞跋涉

詳細解釋

空自勞苦;白費心力。《後漢書·朱浮傳》:“尚書令 侯霸 奏 浮 敗亂 幽州 ,構成 寵 罪,徒勞軍師,不能死節,罪當伏誅。”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滞》:“但暗誦此經,而不得要道,直為徒勞耳。” 金 王若虛 《<新唐書>辨》:“ 子京 於文字,其實處不及古人,而專以易置字語為新,徒勞甚矣。” 清 陳維崧 《望海潮·胥門城樓即伍相國祠展谒》詞:“ 西子 笑時, 包胥 哭後,霸 吳 入 郢 徒勞。颯沓響弓刀。” 夏衍 《秋瑾傳》第三幕:“你不必多問,問了也是徒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徒勞”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白白耗費精力卻無收獲”的行為或結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徒”意為“空、白白地”,“勞”指“勞動、努力”,合起來表示“空費力氣”。例如:“他試圖說服對方,但最終徒勞無功。”

  2. 詞性及用法

    • 形容詞:描述行為無意義(如“徒勞的嘗試”)。
    • 動詞:直接表示行為無效(如“别再徒勞了”)。
    • 常見搭配:“徒勞無功”“徒勞無益”“枉費徒勞”。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白費、枉費、無益、空忙。
    • 反義詞:有效、有成、奏效、見效。
  4. 語境與例句

    • 生活場景:“他熬夜準備材料,卻因電腦故障導緻文件丢失,一切成了徒勞。”
    • 文學引用:魯迅《華蓋集》中曾用“徒勞”諷刺無意義的争論。
  5. 文化内涵
    該詞常隱含對“方向錯誤”或“方法不當”的批評,強調行動前需審慎規劃,避免盲目努力(如成語“南轅北轍”的寓意)。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場景,我将補充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勞

徒勞(tú láo)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所做的事物沒有任何效果或結果,是白費力氣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徒字由“彳”(chì)部和“走”(zǒu)部組成,其中“彳”部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走路的意思,帶有行動的概念;“走”部為右邊的部首,表示步行。整個字共有八畫。

來源:徒勞一詞最初出現在《莊子》這本古老的道德哲學著作中。《莊子》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齊國人莊周(莊子)寫成的一本有關思想與人生的書籍。徒勞被用來形容人們追求功名利祿和物質財富的行為是徒勞無功的。

繁體:繁體字“徒勞”與簡體字“徒勞”的意思完全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解釋,徒字最早的寫法是“彖反文一”形,意為奔走前進,代表行人。而後來出現的“徒”字寫法則采用了“彳”(chì)部,表示步履,表示一個人在走路。

例句: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徒勞無功。

組詞:徒勞無功、徒勞無益、高枕無憂(反義詞)、得到成果(近義詞)。

注:本回答是基于文化常識和預訓練模型生成,可能有一定的不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