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ick]∶幹柴
幹薪兩三束
(2) [salary drawn for a sinecure]∶挂名不工作而領取的薪水
這家夥每個月都去領幹薪
(1).幹柴。 漢 王褒 《僮約》:“日暮欲歸,當送乾薪兩三束。” 宋 陸遊 《農家》詩之一:“大布縫袍穩,乾薪起火紅。”
(2).不工作空挂名而領取的薪金。 魯迅 《花邊文學·大小騙》:“這些名人在賣着他們的‘名’,不知道可是領着‘幹薪’的?”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教 李空山 給他個拿幹薪不作事的官兒作。”
“幹薪”在漢語中具有雙重釋義,分别體現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本義解析 指經晾曬後不含水分的木柴。該釋義常見于傳統文獻,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提及“夥食、幹薪每月合用若幹”,此處“幹薪”特指燃料儲備。
二、引申義解析 現代多指不實際參與工作而領取的酬勞,即“挂名空饷”。例如機關單位中虛設職位發放薪資,或企業通過虛增人頭套取資金等行為,該用法帶有負面社會評價。《新華詞典》将其标注為名詞性短語,強調“隻領薪不履職”的核心特征。
“幹薪”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幹柴
指幹燥的柴火,屬于字面含義。例如:
挂名不工作而領取的薪水
現代更常用的含義,指不實際參與工作卻空占職位、領取工資的行為。例如:
英語可譯為“draw wages without working”。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辭海》等權威辭書。
挨家挨戶柴祭吵秧子車襜崇阜傳甘傳宗接代唇尖舌利出奇制勝璀璀大夥丹渥定害方外十友篙頭鼓湍海難行同狗豨寒爐涵蓄宏朗惠顧賄賂公行計行慮義儆導趷落空靜寬厚誇绮困劣劆洗立嫡黎園子弟明志民天谟策末末耐熱鳥司蹑蹺傩神僻阻騎龍弄鳳清唱起早睡晚屈侯羣經仁祠沙徑山瀑滲溝速戰調朱弄粉同仇敵忾微淺文公紅卧翻翔驟舷梯邪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