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志的意思、明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志的解釋

表明心志。 清 姚鼐 《<禮箋>序》:“夫其所服膺者,真見其善而後信也;其所疑者,必核之以盡其真也,豈非通人之用心、烈士之明志也哉!” 姜妙香 《追懷往事》:“抗 日 戰争時期, 蘭芳 先後隱居 香港 和 上海 ,息歌息舞,蓄髭明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明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íng zhì,指通過言行或特定方式表明自己的志向或心志,常見于文學、曆史及日常表達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釋義
    “明志”意為“表明心志或志向”,通常指通過具體行動、文字或态度傳達個人的信念或追求。例如“以死明志”指用生命捍衛志向。

  2. 詞性
    動詞,無直接近義詞或反義詞。


二、經典出處與用法

  1. 《誡子書》中的引用
    諸葛亮的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闡釋了通過淡泊名利來彰顯志向的道理,成為“明志”的經典用例。

  2. 曆史與文學中的實例

    • 清代姚鼐在《禮箋·序》中提到“烈士之明志”,指有抱負者堅守志向的決心。
    • 京劇大師梅蘭芳在抗戰時期“蓄髭明志”,通過蓄須罷演表達氣節。

三、現代語境中的表達

  1. 抽象用法
    如“淡泊明志”“借物明志”,強調以低調或象征性行為表達志向。
    例句:這首詩借菊花明志,寄托了作者的高潔追求。

  2. 具體行動
    常見于表達堅定立場或自我約束,如“以退學明志”“用作品明志”等。


四、延伸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例句,可參考《誡子書》原文或曆史人物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明志

明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它由兩個字組成,《明》和《志》。

《明》的部首和筆畫

《明》的部首是日,它包含9個筆畫。它在字形上表示明亮、清楚、明确的意思。

《志》的部首和筆畫

《志》的部首是心,它包含7個筆畫。它在字形上表示意願、志向。

《明志》的來源

《明志》最早見于《後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有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在書中提到了“明志守道”的理念,指的是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并堅守道德原則。

《明志》的繁體字

《明志》的繁體字為「明志」,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志」字的寫法有時會将「心」的上半部分寫成「㣺」,表示心的形狀。而「明」的字形在不同的曆史時期也有一些變化,比如有的時候會将上面的日旁改寫成「曰」。

《明志》的例句

1. 他年少時就明志要成為一名科學家。
2. 她立下了明志,要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組詞

明亮、明确、志向、志氣

近義詞

堅定信念、立志

反義詞

迷茫、無志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