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掉。 明 方孝孺 《複鄭好義》之三:“今吾兄獨痛自懲創,若負不潔,然惟恐刮滌之不亟假而事有大於一言者,其有聞人之言而不改者乎?”
刮滌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動詞,其核心語義包含雙重動作特征。根據《漢語大詞典》(1997年商務印書館版)的釋義,該詞由兩個語素構成:"刮"指用刀具清除表面附着物,"滌"本義為清洗器皿,《說文解字》載"滌,灑也",引申為徹底清除。二者結合形成"徹底刮除并清洗"的複合義項。
在中國古代醫學典籍《黃帝内經·靈樞》中可見"刮滌腸胃"的用法,特指通過物理手段清除體内積滞的治療方法,此用法被《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版)收錄為專業術語。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如錢鐘書《圍城》中"刮滌舊迹"的比喻用法,指徹底清除陳舊事物。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未被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屬于書面語中的邊緣詞彙。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頻率詞典》(2017)數據顯示,其使用頻率低于0.0001%,主要出現在特定專業領域或文學創作中。
“刮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解釋
引申含義
古文示例
“今吾兄獨痛自懲創,若負不潔,然惟恐刮滌之不亟……”
——引自明代方孝孺《複鄭好義》,強調自我反省與革除弊端的迫切性。
現代用法擴展
可比喻為整頓、革新,如“刮滌社會不良風氣”。
“刮滌”既可指物理層面的清潔,也可用于抽象層面的清除弊端,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其古文引用多來自明代文獻,現代用法則更偏向比喻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岸标安子奧林匹克日保境暴謾庇讬層羅常滿成積侈哆傳業楚箫怠工答臘蛋劃搗砧大蒜地縣級杜口絶言鵝帖方來凡馬風鶴風起潮湧豐取刻與附書過犯轟傳厚往薄來膠州灣挾私擊缽節符兢嚴驚瞻絶典儁發筐柳棱觚陸績懷橘麥秀南诏畫卷屏翳搶墒棄繻生容易弱毫襦緼譱祥市伯石榞聳慕特來灣環唯成分論微撓五音銜齧嘯風崤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