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剛正不阿的品質。 郭沫若 《再用魯迅韻書懷》:“五十六年餘骾骨,八千裡路赴雲旗。”
“鲠骨”一詞可從以下角度解釋:
1. 字面含義
2. 詞義延伸
3. 常見誤用辨析 需注意“鲠骨”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組,更常見的用法是單獨使用“鲠”(如“直言骨鲠”)或“骨鲠”。若需表達“魚刺卡喉”,通常說“魚鲠在喉”而非“鲠骨”。
提示: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
《鲠骨》一詞指的是内心深處堅韌不拔、意志堅定的品質。它形容一個人的骨頭如鲠(魚刺)一般,堅硬且不易動搖。
《鲠骨》的拆分部首為魚(魚部)和骨(骨部)。其中,“魚”為六筆畫,而“骨”為九筆畫。
《鲠骨》一詞源自《詩經·大雅·碩鼠》:“巍巍中國,鲠魯爾腰。”其中,“鲠魯爾腰”形容中國的腰闆堅硬挺拔。在繁體中,鲠骨的寫法為「鯁骨」。
在古代漢字中,鲠骨的寫法略有不同。鲠字是“骨”上面加上“魚”字旁,表示魚的骨刺。而骨字則是“骨”字本身的寫法。
他們經曆了艱難的歲月,但他們的心中始終有着一顆鲠骨,堅定地走下去。
堅韌鲠骨、鲠直、鲠固、鲠且、鲠堅、意志鲠,堅定如鲠骨。
鐵骨、剛毅、堅決、堅強、不屈不撓
軟弱、懦弱、優柔寡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