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礁的意思、浮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礁的解釋

(1).露出水面的岩石。 許地山 《螢燈》:“那裡頭有一個浮礁,可容四、五人。”

(2).海鳅的俗稱。《甯波府志·鹽政·物産》:“海鰍大者長數十丈,海中浮載,如一二裡山,俗呼為浮礁,舟行避之。”參見“ 海鰍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露出水面的岩石
    指在水體中(如海洋、江河)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露出水面的岩石結構。例如:許地山在《螢燈》中提到“那裡頭有一個浮礁,可容四、五人”。

  2. 海鳅的俗稱
    古代文獻中将大型海洋生物“海鳅”(即鲸類)稱為浮礁。如《甯波府志·鹽政·物産》記載:“海鰍大者長數十丈,海中浮載,如一二裡山,俗呼為浮礁,舟行避之”。


二、字義分解


三、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方言用法,可參考《甯波府志》及許地山作品《螢燈》。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礁(fú jiāo)是指位于海洋或水域中的一種地理現象,是由于海水中的鈣質沉積物聚集而形成的岩石堆積物。這些岩石通常在水下或水面上浮動,因此被稱為“浮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浮:水(氵)+夫(人)= 11畫 - 礁:石(石)+ 父(父)= 13畫 來源: “浮礁”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浮”字表示物體漂浮在水面或懸浮在水中,而“礁”字表示海洋中的岩石或珊瑚礁。因此,“浮礁”指的是海洋中漂浮或懸浮的岩石堆積物。 繁體字: 浮礁的繁體字為「浮礁」,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可能會有一定差異,但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浮礁”一詞的古漢字寫法并沒有可查證的具體變化。 例句: 1. 那座浮礁上有豐富的珊瑚和魚類。 2. 我們潛水時看到了一座美麗的浮礁。 組詞: 1. 海洋、大海、海底、潛水、岩石、珊瑚 近義詞: 1. 海島、沉積物、珊瑚礁、海堆 反義詞: 1. 海底沉積物、深海、海底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