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北朝的意思、南北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北朝的解釋

時代名。五世紀初至六世紀末。 東晉 亡後, 宋 、 齊 ( 南齊 )、 梁 、 陳 先後在我國南部建立政權,稱南朝(公元420-589)。 北魏 (後分裂為 東魏 和 西魏 )、 北齊 、 北周 先後在我國北部建立政權,稱 北朝 (公元439-581)。合稱 南北朝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分裂時期(公元420年—589年),指東晉滅亡後至隋朝統一前,中國南方和北方同時并存多個政權、形成南北對峙局面的曆史階段。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朝代定義與時空範圍

南北朝并非單一朝代,而是南朝(宋、齊、梁、陳)與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的合稱。


二、名稱由來與對立特征

“南北朝”一詞源于地理方位對立與政治文化差異:

  1. “南”與“北”的并立:南方漢人政權延續中原禮制,北方由鮮卑等民族主導,形成“南漢北胡”格局。
  2. 文化分野:南朝繼承魏晉風骨,崇尚清談文學;北朝推崇務實尚武,推行均田制等改革。

    來源:中國曆史研究院《南北朝民族融合研究》

    參考鍊接:http://www.zglsyj.org.cn/upload/file/202212/05/154543851.pdf


三、曆史意義與承啟作用

南北朝承續漢晉、下啟隋唐,具有兩大關鍵影響:

  1. 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胡漢交融,為隋唐統一奠定族群基礎。
  2. 制度創新:九品中正制衰落,科舉雛形出現;均田制、府兵制等深刻影響後世。

    來源:《辭海》(第七版)曆史分冊“南北朝”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學術注釋:南北朝的分期存在“魏晉南北朝”的廣義表述(含三國兩晉),但漢語詞典釋義通常采用狹義範圍(420–589年),強調南北政權并立的典型時期。

網絡擴展解釋

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南北政權對峙的分裂時期,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時間範圍

南北朝始于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宋),終于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曆時約170年。這一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啟隋唐大一統時代。

二、政權構成

  1. 南朝(420-589年)

    • 宋(420-479年):劉裕建立,疆域最廣
    • 齊(479-502年):蕭道成建立,僅存23年
    • 梁(502-557年):蕭衍建立,佛教鼎盛但遭侯景之亂重創
    • 陳(557-589年):南朝最後一個政權,定都建康(今南京)
  2. 北朝(439-581年)

    • 北魏(439-534年):首個統一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推行漢化改革
    • 東魏/西魏(534-550年/535-556年):北魏分裂後的過渡政權
    • 北齊/北周(550-577年/557-581年):北周滅北齊,最終由隋取代

三、曆史背景

四、主要特征

  1. 民族大融合:鮮卑等少數民族推行漢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漢人學習遊牧文化
  2. 文化成就:
    • 南朝:山水詩、骈文興盛,《世說新語》等著作湧現
    • 北朝:佛教石窟藝術(雲岡、龍門石窟)達到高峰
  3. 經濟變革:江南大規模開發,北方推行均田制

五、曆史影響

注:以上内容綜合參考了多個權威曆史來源,如需更詳細年表或地圖信息,可查閱專業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巴竭包背裝步檐參究測癞谄附澄醪誕序倒戢幹戈調授風幕改過作新溝墉桂餌貴谷過磅何功之有哉橫向宏溥緘口無言餞宴焦蕭凈話咀齧卡兒水開爽勘同克服窺探流莩鹿醢梅葛冥佑南亭亭長偏瑣疲甿平面鏡破質輕慢勤職窮斂窮桑惹是非日昳三戒尚然神仙署沈玉攝氏溫标帥示蒴軸酸吟穗軸銅駝草莽頭鵝燕抟丸土販脫使瓦甓畏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