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制的律管。《汉书·律历志上》“竹曰管” 唐 颜师古 注:“ 汉章帝 时, 零陵 文学 奚景 於 泠道 舜 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白玉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指白玉制成的律管(古代乐器或礼器)。琯本为玉制饰物,象征珍贵与华丽,白玉则代表纯洁高雅,二者结合既体现材质贵重,也暗含音律的庄重性()。
历史典故
根据《汉书》和《风俗通》记载,白玉琯与舜帝相关:相传西王母曾向舜进献白玉琯,象征神人和谐。至汉章帝时期,官员奚景在舜祠下发现此物,印证了玉制律管的史实()。
文化象征
除作为礼乐器具,白玉琯也被用于形容才华出众、文采斐然的女子,比喻其兼具美貌与才情,如玉般高洁()。
材质演变
早期律管以玉制作,后逐渐改用竹制,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特别提及这一变化,说明白玉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补充说明:不同文献对“白玉琯”的解读略有差异,建议结合《诗经》《汉书》等典籍进一步考证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