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稱望遠鏡。 鄭觀應 《盛世危言·火器》:“不論大砲小砲,俱可使之百發百中,其法在砲首加一千裡鏡,便能視遠為近。” 沉從文 《燈》:“熱水瓶象千裡鏡那麼佩到身邊。”
(2).閃電的别稱。 宋 陶穀 《清異錄·天文》:“驚世先生,雷之聲也;千裡鏡,電之形也。”
“千裡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望遠鏡的舊稱
千裡鏡指通過光學原理(透鏡或反射鏡)觀測遠處物體的儀器,能放大視角、增強光線,使人看清遙遠景物。其功能包括觀測天文、軍事用途等。
閃電的别稱
古時也用于代指閃電,如宋代陶穀《清異錄》記載:“千裡鏡,電之形也。”
千裡鏡常被比喻為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如《查字典》解釋:“比喻能夠看清事物發展趨勢的眼睛和智慧”,用于形容人的遠見卓識。
若有興趣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記載,中提到的《清異錄》《盛世危言》等文獻來源。
千裡鏡是指一種用來觀察遠處物體的光學儀器,也叫望遠鏡。它可以通過透鏡的光學原理将遠處物體的形象放大,使人能夠清晰地看到它們。
千裡鏡的部首是金(钅),共有12筆。
千裡鏡一詞源于漢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時的《寥天行》中。在繁體字中,千裡鏡的寫法為「千裏鏡」。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千裡鏡的古代寫法為「千裡睿」或「千裡綬」。
他用千裡鏡觀察天空中的星星。
近義詞:望遠鏡、遠視鏡
反義詞:近視鏡
千裡眼、千裡馬、千裡江山、千裡迢迢、千裡之行,始于足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