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為供緊急傳遞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換乘馬匹等而設置的驿站。《漢書·劉屈氂傳》:“其秋, 戾太子 為 江充 所譖,殺 充 ,發兵入丞相府, 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是時上避暑在 甘泉宮 ,丞相長史乘疾置以聞。” 顔師古 注:“置,謂所置驛也。”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宮室二》:“急遞曰疾置。”《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二年》:“詔始下,人情訩訩, 河北 轉運使 李昭述 乘疾置日行數舍,開諭父老,衆始安。”
“疾置”是古代為緊急傳遞公文設置的專用驿站系統,主要用于保障官方文書高效傳遞。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疾置指古代專供緊急公文傳遞人員途中停宿、更換馬匹的驿站設施。其名稱中“疾”強調速度,“置”指驿站設置,整體突顯高效傳遞的特點。
曆史功能
文獻佐證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顔師古注《漢書》時明确解釋“置,謂所置驛也”,明代王志堅《表異錄》亦稱“急遞曰疾置”,說明其作為加急驿站的定位貫穿多個朝代。
運作特點
宋代《續資治通鑒》記載疾置可實現“日行數舍”(古代三十裡為一舍),突顯其遠超普通驿站的速度優勢。
注:提及的成語“疾置”指迅速安置事物,屬于現代引申義,與曆史原義無直接關聯,需注意語境區分。
《疾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快速放置的意思。疾指快速的動作或狀态,置指擺放或放置。
《疾置》的部首是疒 (疔字旁)和扌 (手字旁),總共有10畫。
《疾置》最早出現在《敦煌遺書》中,是指匆忙地放置或擺放物品。
繁體字為「疾置」。
在古代漢字中,「疾置」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代漢字的發展與變化,無法給出确切的曆史寫法。
1. 匆忙間,他疾置書包在桌上,就跑出去了。
2. 我們要把這些物品疾置好,以便迅速開始工作。
疾步、疾風、置之、置換
迅速放置、快速擺放、匆忙安放
慢慢放置、緩慢擺放、仔細安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