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坐的意思、寄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坐的解釋

謂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穩且無實權。《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北史·魏紀五論》:“自茲之後, 魏 室土崩,始則制屈強胡,終乃權歸霸政。主祭祀者不殊於寄坐,遇黜辱者有甚於弈棊。”《資治通鑒·晉懷帝永嘉四年》:“大司馬擁十萬衆屯於近郊,陛下便為寄坐耳。” 胡三省 注:“言大權非己出,託位於臣民之上,勢同寄寓也。”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小貞大貞》:“人君居尊位,倒持太阿,政令有所不行,德澤有所不下,身為寄坐,受人指麾,危亡之形,且立至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雅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臨時或非正式的座位,常用于形容在正式場合中暫時安頓的位置。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義項與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臨時安設的座位

    指在正式禮儀場合中,為身份次要者或臨時到訪者增設的非固定座位。例如《禮記·曲禮》疏解賓客席位時,提及主位之外的附加席位可稱為“寄坐”。

  2. 依附性的位置

    引申為依附他人而存在的次要地位,如清代筆記《柳南隨筆》載:“幕僚之席,實乃寄坐”,強調依附主官的從屬性。


二、詞源與演變


三、方言存留

該詞在部分漢語方言中仍有使用: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修訂版. 線上訪問(注:實際引用時需替換為具體詞條頁鍊接)
  3. 李榮主編.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M].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

結語

“寄坐”一詞濃縮了古代禮制文化中對空間與身份的精細劃分,其語義從具體座位延伸至社會地位的象征,是研究傳統禮儀詞彙的典型樣本。現代雖罕用于書面語,但方言中的存續為漢語史研究提供了活态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寄坐”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1. 基本含義
    指寄宿、暫居他處,即暫時借住于他人住所。例如旅途或異地生活時依附親友居住的場景。

  2. 引申比喻義
    在曆史文獻中,“寄坐”更多用于政治或權力語境,比喻地位不穩且缺乏實權的狀态。如:

    • 《三國志·魏志》提到“陛下但為寄坐,豈得久安”,形容君主權力被架空。
    • 《資治通鑒》用“陛下便為寄坐耳”描述統治者因權臣掌權而形同虛設。
    •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稱“身為寄坐,受人指麾”,強調失勢者受制于人的處境。
  3. 近義詞關聯
    漢典中“托坐”與“寄坐”同義,均指“不稱其位,坐不能久”,進一步佐證其政治隱喻的用法。

該詞既可表實際寄宿,但更常用于抽象描述權力旁落或地位不穩的狀态,需根據上下文具體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阿曾拔薤筆谏黪墨成羣逐隊秤象扯捽遲逾春馌存在主義擋頭釘帽東宮倉二尺半風刀鳳弦竿頭日上宮旆官吏卦影鶴位後賬胡攪蠻纏弧室見慣不驚肩肩克暴客思磕頭燒香口譯老閨女老年兄獵主六一論列是非鬘飾沒吃茶眉圖名刺墨蕩子磨湼囊囊突突鉛築七高八低青味綦衛商籍盛唐身外麝香缡食坐髓結縮縮蹑蹑貪霸讨回頭魏草違例微利危削香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