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事的意思、三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事的解釋

(1).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正德、利用、厚生。《書·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 孔穎達 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當諧和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由是五穀歲登,百瑞時見,六府三事,惟序惟歌。” 章炳麟 《辨詩》:“《九歌》者與六詩同列,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此則山川之頌,江海之賦,皆宜在《九歌》後。”

(2).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倡德、和亂、終齊。《逸周書·武穆》:“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亂,三終齊。”

(3).三種官職。《書·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三事,三職也。為任人、準夫、牧夫之職,故曰‘作三事’。”

(4).指三公。《詩·小雅·雨無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孔穎達 疏:“三事大夫為三公耳。”《漢書·韋賢傳》:“天子我監,登我三事。” 顔師古 注:“三事,三公之位,謂丞相也。”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二十:“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 唐 許渾 《聞開江6*宋相公申錫下世》詩:“位極乾坤三事貴,謗興華夏一夫冤。”參見“ 三公 ”。

(5).三件。 明 葉盛 《水東日記·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處補,一枝藜杖伴身閑。”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三事”一詞在不同文獻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治國三要務

    • 正德、利用、厚生:最早見于《尚書·大禹谟》,指治理國家的三個基本原則。
      • 正德:端正道德教化;
      • 利用:合理開發資源;
      • 厚生:改善民生福祉。
  2. 周代官職體系

    • 常伯(牧)、常任(任人)、準夫(準人):分别掌管地方民事、官吏選拔和司法事務。
    • 另一說指司徒、司馬、司空,對應土地、軍事、工程管理。

二、擴展含義

  1. 為官準則

    • 清、慎、勤:宋代呂本中提出的為官三原則,強調清廉、審慎、勤政。
  2. 三公尊稱

    • 古代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事大夫”,代指國家最高官職(三公)。
  3. 其他語境

    • 《逸周書》中特指倡德、和亂、終齊,涉及道德倡導、平息動亂及規範秩序;
    • 《詩經》中亦指春、夏、秋三季農事。

三、文獻引用示例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職官制度及倫理學等多維度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事的意思

《三事》是指三個事情或者三個事件。它是一個常見的詞語,用來描述一些事情的數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事》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三”和“事”。其中,“三”的部首是“一”,總共有三筆;“事”的部首是“亻”,總共有五筆。

來源

“三事”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其中寫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這段話中提到了“三事”,意思是人生的三個重要方面。

繁體

《三事》的繁體字為「三事」,拆分部首和筆畫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三事」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可以參考古代字典和文獻。

例句

1. 三事皆成,他感到非常滿意。

2. 他在一天之内完成了不少于三事。

3. 這三事涉及到他的家庭、工作和健康。

組詞

三者、三番兩次、三鎮、三角、三倍、三分之一。

近義詞

三件事、三個事件。

反義詞

零事、無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