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芳兰的意思、芳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芳兰的解释

兰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晋 陆机 《拟涉江采芙蓉》诗:“上山采琼蘂,穹谷饶芳兰。”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我有芳兰,民胥攸咏。” 宋 柳永 《秋蕊香》词:“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 清 龚自珍 《水仙花赋》:“时则艳雪铺峦,懿芳兰其未蕊;玄冰荐月,感雅蒜而先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芳兰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芳”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为“花草的香气”,亦引申为“美好的德行”;“兰”指兰科植物,自古被奉为“香草之首”。二字组合最早见于先秦文献,《荀子·宥坐》以“芷兰生于深林”喻君子品格,奠定其文化象征基础。

二、文化意象

  1. 品德象征: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谢安曾言“芳兰当户,不得不除”,后演化为“芳兰生门,不得不鉏”的典故,比喻贤者遭妒的境遇。
  2. 美学意象:唐代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中“香草为君子,芳兰思美人”,将芳兰与高洁审美相联结,此用法在明清园林题咏中尤为常见。

三、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词条时强调其双重语义:既特指香气清幽的兰属植物,也保留着“喻指贤人或高雅事物”的修辞功能。在当代语境中,常见于“芳兰竞体”“芳兰玉树”等四字格表达,多用于赞誉文雅之士。

网络扩展解释

“芳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芳兰指兰花,古人常以兰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这一意象源于兰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清雅、高洁、坚贞的特性,如“兰在幽林亦自芳”(刘禹锡)即强调其不因环境而改变本真的特质。

二、文化内涵

  1. 君子象征
    古代文学常用芳兰代指品德高尚之人。例如:

    • 晋代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以芳兰喻贤臣,荆棘喻小人。
    • 南朝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中“我有芳兰,民胥攸咏”,借芳兰赞颂君主的德行。
  2. 文学意象
    芳兰常出现在诗词中表达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如陆机《拟涉江采芙蓉》中“穹谷饶芳兰”,通过描绘兰花生长环境,隐喻君子处世的淡泊与坚守。

三、延伸用法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文选》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倍百变察变容改俗不饮盗泉长终澄沧池鱼之虑闯寡门单绞道范甸师敦习防微房中术繁用飞櫩麸皮歌风台归置孤锐横眉怒视狠鸷护养奖罚讲话降冕健忘贱走济济排排戢军敬贺矜衒锔子浪花老板子醴酒里外里论道官鲁鱼陶阴埋铭牧正逆人牛山客懦小片影谴讁轻津沙咤声色并厉神领意造石迳爽朗私事随高就低邃古僮部途途是道玩忽携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