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魚的意思、焚魚的詳細解釋
焚魚的解釋
(1).燒魚(祭神)。相傳 周武王 伐 纣 ,渡 河 ,有白魚躍入舟中, 武王 燒魚以祭。見《書·泰誓》。後借指開國君主受命之符。 漢 荀悅 《漢紀·高祖紀贊》:“焚魚斬蛇,異功同符,豈非精靈之感哉!”
(2).燒毀魚袋,表示棄官歸隱。 明 張煌言 《陳文生<未焚草>序》:“每遇名勝,輒欲焚魚。” 清 吳偉業 《題鴛湖閨詠》詩之三:“新詞折柳還應就,舊事焚魚總不如。”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魚的解釋 魚 (魚) ú 脊椎動物的一類,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鱗和鳍,用鰓呼吸,冷血:魚蝦。魚蟲。魚網。魚躍。魚貫(像魚遊一樣先後相續)。魚雁(書信,信息)。魚米鄉。魚尾紋。魚目混珠。魚質龍文(喻虛有其表)。 姓
網絡擴展解釋
“焚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én yú,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
燒魚祭神,象征受命之符
這一含義源自曆史典故。相傳周武王伐纣時,渡河有白魚躍入舟中,武王将魚焚燒以祭祀,視為受命于天的征兆(《書·泰誓》)。後世用“焚魚”代指開國君主順應天命的象征。例如漢荀悅《漢紀·高祖紀贊》中提及“焚魚斬蛇”,将不同君主的功績類比為相似的祥瑞。
-
燒毀魚袋,表示棄官歸隱
古代官員佩戴魚袋作為身份标識,“焚魚”即焚燒魚袋,表達辭官退隱的決心。明代張煌言在《陳文生<未焚草>序》中寫道“每遇名勝,辄欲焚魚”,清代吳偉業也有相關引用,均體現這一象征意義。
補充說明:
- 詞義辨析: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将“焚魚”解釋為“不保護自身利益導緻損失”,但這一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撐,建議以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 文化延伸:焚魚的兩種含義分别關聯古代政治信仰(天命觀)和士人精神(隱逸文化),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多重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魚是一個漢字詞組,它的意思是“燒魚”。現在讓我解釋一下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焚魚的拆分部首是火(huǒ)。
筆畫:焚魚總共有9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人們使用不同的漢字寫法。而焚魚的古代寫法是「焚魚」。
下面是一個例句:我今晚要在篝火上焚魚。
另外,還有一些與焚魚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焚燒、焚烙、魚肉、燒飯、炸魚片等。
近義詞:燒魚、炸魚、烤魚、煮魚等。
反義詞:蒸魚、炖魚、煲湯等。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夠滿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