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平分為二;二分之一。 唐 耿湋 《酬張少尹秋日鳳翔西郊見寄》詩:“草木涼初變,陰晴景半分。”《宋史·兵志八》:“ 皇祐 元年,揀 河北 、 河東 、 陝西 、 京東 西 禁、廂諸軍,退其罷癃為半分,甚者給糧遣還鄉裡。”
(2).表示極少的錢。《水浒傳》第二回:“我枉自經了許多師家,原來不值半分。”
(3).表示極短的距離。 陳天華 《警世鐘》:“老的,少的……各項人等,從今以後,都是那洋人畜圈裡的牛羊,鍋子裡的魚肉,由他要殺就殺,要煮就煮,不能走動半分。”
(4).表示極小的程度。 愈天白 《危欄》:“她脫去了西裝,從她神色中,我看不到她對它有半分依戀。”
“半分”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别。以下是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平分為二/二分之一
指将事物平均分成兩部分,數學上表示“½”。例如《宋史》中記載“退其罷癃為半分”,唐代詩人耿湋詩句“陰晴景半分”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極少的錢或價值
強調數量極少,常帶有貶義或謙遜語氣。如《水浒傳》中“原來不值半分”,現代例句“隻付了半分價格”。
極短的距離或空間
用于描述微小空間間隔,如“兩人之間半分距離也不留”。
極小的程度
表達程度的輕微性,常見于否定句式。例如“沒進半分鹽津”(毫無效果),或“半分不退讓”(絲毫不讓步)。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詞典,如需查看具體古籍用例或完整釋義,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