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憑斷的意思、憑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憑斷的解釋

據以判斷。 明 馮夢龍 《挂枝兒·自怨》:“燈花鵲噪難憑斷,除非夢兒裡枕上得片時歡。” 清 陳确 《死節論》:“叩馬之諫,《採薇之歌》,或傳好事,或採軼文,何可憑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憑斷”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íng duàn,其核心含義為“據以判斷”。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拆分:

    • 憑(píng):表示依靠、根據或證據,如“憑借經驗”“憑證”。
    • 斷(duàn):原指截斷,引申為判斷、決斷,如“果斷”“斷案”。
  2. 組合意義:

    • 兩字結合後,“憑斷”強調“以某種依據或證據進行判斷”,常見于古籍或文學作品中。

二、用法與例句

  1. 經典用例:

    • 明代馮夢龍《挂枝兒·自怨》中:“燈花鵲噪難憑斷,除非夢兒裡枕上得片時歡。”
      (通過燈花和喜鵲叫聲難以作為判斷依據)
    • 清代陳确《死節論》:“叩馬之谏,《采薇之歌》,或傳好事,或采轶文,何可憑斷?”
      (質疑如何憑借傳聞或轶事進行判斷)
  2. 現代適用:

    • 可用于強調需結合客觀依據的語境,如“僅憑表象難以憑斷是非”。

三、相關辨析


四、權威參考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來源,可參考上述網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憑斷

《憑斷》是一個詞彙,含義為憑借判斷來做決斷或評估事物的價值、真僞等。它拆分為“憑”和“斷”兩個部分。

部首分别是:“憑”部的筆畫為7畫,是一個表示依靠、依據的字義;“斷”部的筆畫為4畫,是一個表示判斷、決斷的字義。

《憑斷》一詞來源于于漢代《漢書》中的一句話:“會稽張釋之久遊吳越,熟知嶽下多所廢置。嘉禾漸瘦,田疇绌阨。士争修行,各立憑斷。”

在繁體字中,憑斷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憑斷”。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憑斷的古代寫法為“憑斷”,字形偏于草書,用的較少。

以下是對《憑斷》的使用舉例:

1. 他憑斷經驗判斷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2. 這部小說的情節令人難以憑斷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

3. 在面對重要的決策時,應該憑斷事實而不是主觀感受。

憑斷的組詞:憑借、憑添、斷定、斷章取義。

憑斷的近義詞:評判、鑒别、判斷。

憑斷的反義詞:隨意、漫無目的、不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