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進貢輸送方物。 漢 桓寬 《鹽鐵論·本議》:“往者郡國諸侯各以其方物貢輸,往來煩雜,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新唐書·劉漢宏傳》:“ 僖宗 在 蜀 ,貢輸踵驛而西,帝悅,寵其軍為 義勝軍 ,即授節度使。” 宋 陸遊 《天申節進奉銀狀》:“備貢輸于九牧,敢竭微誠。”
“貢輸”是一個曆史性詞彙,主要指古代地方或屬國向中央朝廷進貢、輸送物資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貢”與“輸”組成,意為進貢并輸送地方特産(方物)。例如漢代《鹽鐵論·本議》提到,諸侯需以方物貢輸,但因路途遙遠常導緻物資損耗。
字義拆解
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演變與延伸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財政或朝貢體系中的物資流動,宋代陸遊的文書也沿用此意,如“備貢輸于九牧”。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
總結來看,“貢輸”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度下地方向中央履行物資供給義務的具體表現,兼具政治臣屬與經濟調配的雙重意義。
貢輸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奉獻、貢獻或交納。它常用于形容個人或機構向上級或公共事業提供物資、資金或努力。
貢輸的部首是貝字旁(貝部)和手字旁(手部),其中貝部位于左邊,手部位于右邊。貢字總共有12畫。
貢輸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貢源自古代大臣獻上物品的意義,輸意為奉送。在繁體字中,貢字的寫法是貢。
在古代,貢輸的漢字寫法較為複雜。通常使用的是文言文寫法,其中貢字由「貢」字寫成,輸字由「奬」字寫成。
1. 他每年都會向學校貢輸一定的經費用于幫助貧困學生。
2. 這家公司以其卓越的産品質量貢輸了整個行業發展的動力。
1. 貢獻:意為為某事或某個目标作出貢獻。
2. 支出:意為付出金錢或物資。
3. 捐贈:意為樂于将財物給予他人或組織。
1. 赈濟:意為提供援助、救濟。
2. 獻身:意為将自己全部投入到某個事業中。
3. 奉獻:意為全心全意地為某事或某人付出努力。
1. 接收:意為接受、拿到。
2. 占有:意為占據、擁有。
3. 收受:意為接受别人給予的東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