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孝衣 ”。
“孝衣裳”是漢語中一個傳統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指居喪期間穿戴的白色布衣或麻衣,是古代喪禮中表達哀悼的服飾,又稱“孝衣”。其材質多為素色粗布或麻料,象征對逝者的哀思與禮節。
用途與象征
用于親屬去世後的服喪期,體現生者對亡者的孝道和追念。如《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中記載,薛懷玉因喪父而穿孝衣,被天子詢問的情節,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喪服的重視。
其他關聯詞
在文學作品中,也以“白練”“素衣”等代指孝衣裳。例如明代沈周的詩句“通身示孝衣裳白”,通過服飾顔色強化哀悼氛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相關文學作品中的具體例證,可參考《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等文獻資料。
孝衣裳是由“孝”、“衣”和“裳”三個字組成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孝:部首為⼥,總筆畫數為四;
衣:部首為衣,總筆畫數為五;
裳:部首為衣,總筆畫數為十二。
來源:
《孝衣裳》一詞始于中國古代的《尚書·禹貢》,原意為作為孝子的衣裳。古人認為穿着孝衣裳是對父母的尊敬和表達孝心的一種方式。
繁體字:
孝衣裳的繁體字寫作「孝衣裳」,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孝衣裳》使用的是古文的寫法。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大緻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例句:
1. 為了表示對父母的孝心,他穿上了孝衣裳。
2. 祖先們教導我們,要時刻懷着孝衣裳的心去行善。
1. 孝心:表示對父母的尊敬和關愛。
2. 衣物:泛指身上穿的衣服。
3. 裳衣:古代男子的禮服。
4. 孝敬:對父母盡心盡力地照料和侍奉。
5. 孝子:尊重父母、盡孝順的人。
1. 孝心、孝敬、孝子。
2. 孝順、孝敬、尊敬。
不孝、不孝順、不尊敬。
【别人正在浏覽】